2024年前后退休哪个退休金高

如题所述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项具有社会支柱性意义的福利保障制度几乎已经全面覆盖了每一个国人。长期以来,民众都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抱有一丝憧憬,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养老金领取待遇水平要胜过企业退休职工。

      自从2015年,国务院开始进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以来,这一显著的差距正在得到有效的改善。那么,2024年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和2025年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谁的养老金会更高一点了?
一、 谁的养老金更高?
      要回答这一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2014年10月这一特殊的政策时间节点。根据并轨的政策设计要求,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名词:退休中人。什么时候退休中人了?

      退休人就是指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在2014年10月以前参加工作,并在2014年10月以后办理退休的群体。并且,退休中人员在养老金领取待遇上有10年的过渡期。过渡期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减少对部分机关事业退休职工的改革冲击。
      在过渡期以内,退休中人的养老金计发标准按照老办法和新办法进行。老办法是按照退休人员的工作年限发放一定比例的养老金再加上相关职务补贴。举例来说,10年工龄的退休人员按工资的60%发放,35年工龄以上的,按照工资的90%发放。

      新办法是指按照企业职工退休养老金的计算方法发放,即: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职业年金。用两种方法进行计算,如果老办法计算出的养老金高,就取老办法发放,如果新办法计算出的养老金高,那么第一年会发放高出部分的10%,第二年发放高出部分的20%,直到2024年过渡期结束发放100%。

      理解了这个概念,我们再来分情况讨论机关事业单位2024年退休和2025年退休谁的养老金更高。首先,2024年的新办法高出老办法部分的养老金已经按照100%的水平发放了,这就意味着如果采用新办法计算出的工资更高,2024年和2025年在计算标准上没有差距。
      但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新办法计算中的基础养老金与职工退休前一年度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挂钩,而社会平均工资随着年份的推移而增长是一个公认的规律。因此,2025年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金要高于2024年退休的人员。

      但是我们还要考虑一点,2024年10月是过渡期结束的时间,如果在过渡期之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按照老办法计算的工资高于新办法,仍然会采用老办法发放。所以在这种情况下,2024年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工资在这一年会高于2025年退休的人员,但也仅仅是这一年。
二、 机关事业单位高养老金
      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大力建设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但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同时,这一制度与机关事业单位存在着显著差距(双轨制)也引发了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2008年,城镇企业养老保险退休人员5000万,退休职工的月平均养老金为1080元。与之形成显著差距的是,事业单位退休职工3000万,人均养老金是企业退职工的1.8倍。机关单位退休职工1000万,人均养老金是企业退职工的2.1倍。

      当年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的总养老金支出为1400亿,其中有一半是财政负担,另一半为企业自筹。而机关单位退休职工的总养老金支出为500亿,全部由财政负担。
      通过以上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城镇企退人员的数量最为庞大,比事业单位和机关单位退休人员的数量之和还要多出1000万。但在养老金领取的待遇上却出现了显著的差距。这就造成了极大的社会不公平感。

三、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必要性
      所谓的不公平感并不只是一种心理上的不平衡,更会在实践发展过程中对我国的养老体系造成巨大的冲击,甚至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我们具体来看一下。
      首先,企退人员的养老金水平远远低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这会令企退人员产生巨大的心理不平衡,从而挫伤他们的缴费意愿,进一步阻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发展。

      其次企退人员的养老金由养老保险基金发放,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则全部或者大部分由财政负担。这将极大地造成财政压力,而政府的财政收入主体来源于税收,这又会通过传导途径直接加重企业和个人的负担。
      最后,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高养老金将会造成民众对这份职业的趋之若鹜。导致社会人力资源的倾斜,阻碍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正如专家所说,中国博士群体最大比例在体制内。
      从以上3点来看,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进行并轨是大势所趋的政策改革。可以有效地减轻财政压力,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

      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并轨完成以后,依然存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高于企业退休人员的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单位缴纳的那20%的费用。
      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多交多得,而单位缴纳的部分一般按照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60%-300%为缴费基数。不少的公司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会按照最低档60%来缴纳,而机关事业单位则会按照100%来缴纳,有些地方甚至会达到150%-200%,未来,这种差距还将继续存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