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三岁以前,母亲亲自带孩子重要吗?

如题所述

孩子三岁前妈妈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母子关系决定着父子关系,而亲子相处的质量决定着孩子以后与他人乃至整个世界相处的质量。

儿童教育家尹建莉老师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中写道:如果和孩子早期相处不足,彼此间的情感联结就会比较稀疏,而这种联结是有时间段的,错过了就很难再建立新的联结。

那些早期由爷爷奶奶或他人抚养的孩子,和父母间远远隔着一层东西,要么互不理解,冲突不断,要么特别客气,宛如外人。

大家肯定都看过《变形计》,其中很多十几岁的孩子享受着父母提供的优渥条件,却无法和父母沟通,有的甚至水火不容,而追踪溯源,总会发现与父母早期相处不足有关,小时候被放在爷爷奶奶家,到上学年龄才领回来,导致和父母有着难以跨越的隔阂。

我婆家大嫂在生完大儿子后受不了带孩子的琐碎无趣,在孩子四个月时留给我婆婆,自己去外面打工,只在过年时回家,可是后来,孩子不喊妈妈,不和她睡觉,也不跟她出去,她买好多零食玩具哄,孩子才短暂在她身边留一会,然后马上找奶奶,对她还没有我这个阿姨亲。

孩子四岁多时她实在担心情况会失控,就留下来陪伴孩子,母子关系稍有改善,但只要母子俩有矛盾,孩子就找爷爷奶奶,丝毫不受她管教。

只有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对于三岁前的孩子,这句话尤其适用。妈妈们在孩子三岁前最好亲自抚养,如果上班忙,请老人照顾,也尽量每天见到孩子,并承担主要教养义务。


育儿是门技术活,不能死磕,要不断学习。

我是糖果妈妈,热爱分享儿童教育和妈妈自我成长经验,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01

这是毋庸置疑的,孩子在三岁之前的时候,是比较喜欢闻到母亲的气味的,也就是所谓的安全感吧。所以呢,妈妈亲自带孩子是比较重要的。

但是呢,现在大部分的妈妈们都是工作一族,所以呢,往往在6个月的产假后,基本上都是要回归工作岗位的,那么就是由老人们,奶奶或者姥姥们来代替看孩子了。但是呢,最开始的肯定是少不了孩子的哭闹。因为跟着妈妈习惯了,所以呢,换上老人看孩子,难免会不适应。

我家的宝宝,我就是带到接近2岁上班的,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也是早起晚睡的,根本就是和我的工作时间一致,只要是我早上醒了不在床上,宝宝一翻身摸不到我,就忽的惊醒过来,不再入睡,而且我上班去也是非常的哭闹,真的是经历了好长时间的适应。而且下午,孩子也是不回家,在下面玩,据老人说,是等我一起回家。唉,真是可怜了孩子了。但是,为了生活而努力上班,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呀。

当然,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观点的,感觉妈妈带孩子,会让孩子更依赖妈妈,产生恋母情结,其实呢,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吧。对于男孩子来说的,爸爸还是多参与角色是最好的,因为男孩子毕竟要多一些阳刚之气,所以呢,常跟爸爸玩耍是比较好的选择。

虽然现在更多的现实是不允许妈妈带孩子到三岁的,但是呢,妈妈们还是要在工作之余中多多的照顾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孩子的心思其实很单纯,他们想要妈妈的陪伴,就是为了所谓的内心的一种安全感。

第2个回答  2017-10-17

母亲和孩子的关系,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密切的关系了,孩子之所以能够来到这个世界,借由的是母亲的身体,孩子在身体内成长的过程,需要通过一根脐带和母亲产生链接,吸取营养。

孩子在妈妈体内的时候,每天听的是妈妈的心跳,每天感受到的也都是妈妈所经历的。经过这十个月的共同相处,孩子和妈妈之间可以说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关系。

孩子出生之后,虽然两个人的身体已经不在一起了,然而孩子已经习惯了母亲的一切,所以暂时在精神上需要母亲。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孩子哭闹时别人怎么哄都哄不好,但是只要到了妈妈怀里,马上就不哭了。

一个人来到世界,需要慢慢地探索和认知这个世界,这需要一个过程,同样在这个过程中,才能慢慢的学会离开母体,去独自和这个世界相处。这个时间,对于人来说需要十几年,那么头几年就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阶段。

在宝宝心里,妈妈就是她的全世界,是他的庇护所,是他的保护伞,是他温暖的港湾。所以有可能的话,在孩子的头几年里,妈妈还是尽量多地和孩子在一起,渐渐的让孩子熟悉这个世界,慢慢的去放手。

妈妈不在身边的孩子,非常缺乏安全感。失去了最直接的情感链接,孩子同样会在情商发育上产生问题,变得闷闷不乐,甚至具有攻击性。我们常常发现,由老人带的孩子,往往面无表情不活泼,而父母亲自带的孩子,更多的是积极向上的一面多些。所以三岁以前,母亲带孩子还是很重要的,多陪陪孩子吧。

我是团爸,关注两性关系,致力亲子教育,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团爸爱陪娃

第3个回答  2017-10-18

(一)

记得我的孩子一岁半的时候,我需要出差一个星期,只能把孩子放着爷爷奶奶身边。再加上去卷了头发,孩子半个月后见到我,小身子飞速向我奔过来,却在离我两米远的地方停下脚步,然后有点迟疑地看向爷爷奶奶,再看我时,眼里充满了陌生、疑虑、纠结。后来我和她玩了好久,才重新投入我的怀抱。

孩子停下来的那一瞬间脸上的表情的画面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不可磨灭。

(二)

孩子三岁之前,是孩子需要满满安全感的时期,也是孩子形成让他受益终生的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俗话说,三岁看老,虽然不是100%正确,但确实说明了孩子三岁以前的时光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

如果妈妈可以全然陪在孩子身边,孩子获得充足的安全感,长大后的孩子会更自信、更勇敢、更独立探索。而如果缺少安全感,则会出现过于依赖他人、不自信、更容易掉入不健康的非良性的关系中。

同时,妈妈的陪伴,普遍来讲,孩子养成的习惯会比隔代教育养成的习惯会有一些。不是说爷爷奶奶的教育就是不好的,而是长辈溺爱的孩子的可能性相对大些。而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塑造也是妈妈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的礼物。

(三)

然而是否亲自带孩子,还是得根据自己的情况家庭的情况来定。

因为妈妈离开工作,家庭收入一般会减少。如果全家一致愿意并且能够承担得起这三年收入的减少,那么妈妈亲自带孩子是给孩子最好的陪伴。

但是,如果因为是否亲自带孩子影响了整个家庭的氛围、情绪,那么妈妈亲自带孩子可能得不偿失。毕竟妈妈的陪伴对孩子成长很重要,而妈妈情绪稳定、家庭气氛有爱积极对孩子的成长也同样重要。

不知道您心中有答案了吗?相信您可以做出您最好的选择。

我是依米,陪娃成长的喜欢学习喜欢探索的职场妈妈。育儿,有你更精彩。

第4个回答  2018-03-28

‍‍ 在幼儿三岁以前,母亲亲自带孩子,我认为是很重要的,并且我一直坚信自己亲自带孩子。

有孩子前我也认为,女人哪怕是当了妈妈也应该工作,自立自强做孩子的榜样,直到我看了一篇关于幼儿三岁以前妈妈陪伴的文章。

孩子的一生有多少全身心依赖妈妈的三年,在三年后当妈妈想再拥抱孩子的时候,他是否还愿意,妈妈是否会因为缺失的三年感到愧疚。

我也这样问自己,答案是我想好好珍惜这三年的时间,我选择在孩子去幼儿园之前一直陪伴她。

我这种“不思进取”的选择遭受到质疑时候,我迷茫过。“你这样每天在家带小孩,难道不觉得浪费生命吗?”

被孩子的爷爷奶奶等侧敲旁击的时候,我犹豫过,“你要不要去上班?”“爷爷奶奶都好想宝宝,舍不得回去”等等。

也有努力照顾孩子教养孩子被否定的时候,我失落过,孩子不常生病,被归属于体质好,乖巧听话被归属于性格好,和我没关系,偶尔生病和哭闹就是我没照顾好,宠坏她了。

但现在孩子两岁两个月,每天早上她醒来后就对我说“早”,我每天享受她的撒娇、拥抱、亲吻,偶尔也利用她休息的碎片时间整理和提升自己。

每天听到她不厌其烦的说“我爱你”,然后问我这是什么意思,捧着我的脸拂开我脸上的碎发,说“真漂亮”。

在别的宝妈抱怨孩子看《小猪佩奇》后开始学猪叫、跳泥坑、挑食的时候,她学会的是“我的才艺表演是唱歌”、和小伙伴跳绳时数数、小白兔爱吃胡萝卜等。

当然我现在只有这一个孩子,也没有和三岁以前母亲不亲自带的孩子去对比,但我有一个曾经因为要上班和下岗后忙生意的妈妈,一直为缺席了我的成长而愧疚,她对我的弥补就是让我能安心的陪伴我的孩子。

所以我认为, 在幼儿三岁以前,母亲亲自带孩子,是很重要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