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丞相俭节,帐下甘果,盈溢不散。涉春烂败,都督白之,公令舍去。曰:“慎不可令大郎知。”的哲理

如题所述

哲理:做人不能太吝啬。

翻译:丞相王导本性节俭,幕府中的美味水果堆得满满的,也不分给大家。到了春天就腐烂了,卫队长禀报王导,王导叫他扔掉,嘱咐说:“千万不要让大郎知道!”

出处《俭啬》选自《世说新语·第二十九》《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世说新语》“三十六”门中专列“俭啬”一门,可以说是吝啬鬼的专传。“俭”“啬”在此为同义词,都有悭吝、小气的意思。《世说新语》“俭啬”门的九则小故事,塑造了六个各具特色的鲜明人物。



扩展资料:

《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涉及各类人物共1500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

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6
《晋书》本传
悦字长豫,弱冠有高名,事亲色养,导甚爱之。导尝共悦奕棋,争道,导笑曰:“相与有瓜葛,那得为尔邪!”导性俭节,帐下甘果烂败,令弃之,云:“勿使大郎知。”悦少侍讲东宫(司马绍),历吴王(司马岳)友、中书侍郎,先导卒,谥贞世子。先是,导梦人以百万钱买悦,潜为祈祷者备矣。寻掘地,得钱百万,意甚恶之,一皆藏闭。及悦疾笃,导忧念特至,不食积日。忽见一人形状甚伟,被甲持刀,导问:“君是何人?”曰:“仆是蒋侯也。公儿不佳,欲为请命,故来耳。公勿复忧。”因求食,遂啖数升。食毕,勃然谓导曰:“中书患,非可救者。”言讫不见,悦亦殒绝。悦与导语,恒以慎密为端。导还台,及行,悦未尝不送至车后,又恒为母曹氏襞敛箱箧中物。悦亡后,导还台,自悦常所送处哭至台门,其母长封作箧,不忍复开。
悦无子,以弟恬子琨为嗣,袭导爵,丹阳尹,卒,赠太常。子嘏嗣,尚鄱阳公主,历中领军、尚书。卒,子恢嗣,义熙末,为游击将军

世说新语》“俭啬”门之七
王丞相俭节,帐下甘果盈溢不散。涉春烂败,都督白之,公令舍去,曰:“慎不可令大郎知。”[3]
此版本丧心病狂之真正重点在于:
大多植物果实都是在夏秋、尤其秋季成熟,而这批甘果“涉春烂败”,可见存放时间超出一般地过长,而并未想到可以分给旁人或者亲友。所以在这个版本中,王悦(如果得知,会对他父亲)展开劝谏的理由更加
第2个回答  2019-02-16
这个故事说明,王丞相表面上看非常节俭,但其实他浪费了很多东西,可谓得不偿失。
因为他舍不得吃果子,结果这些果子都烂掉了,只能扔掉。他这种节俭带来的是什么呢?所以说这种节俭是要不得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