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煤矿蒋河矿区(4)

如题所述

蒋河矿区位于肖县、濉溪县境西部,南接临涣矿区,东与闸河矿区相邻,区内交通便利。井田总面积约为265平方公里,是组成淮北煤矿的六大矿区之一。部分井田已进行开发,均属皖北矿务局开采。刘桥一矿、刘桥二矿设计能力均为年产煤60万吨,百善矿设计能力年产煤45万吨,后扩建为90万吨。1992年,江苏盐城和安徽省淮北合资筹建开采刘东煤矿,设计规模年产20万吨,正在兴建,尚未投产。此外尚有县办地方矿井,如肖县郑腰庄煤矿,年产9万吨。

蒋河矿区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含煤情况与闸河煤田相同,共含煤5—7组、8—14层。其中局部可采煤2层,普遍或较大面积内可采煤4层,为本矿区的主采煤层;不可采或仅个别点可采煤4层。北部义安山、大郭庄井田为气煤、肥气煤,中部岱桥汤庙井田为贫煤、无烟煤、肥焦煤、自然焦,南部刘桥井田为贫煤、无烟煤、瘦煤,西部张大屯、张庄寨井田为焦煤、贫煤、无烟煤、自然焦,外围黄集、卧龙湖、百善以无烟煤为主。

1955年,华东地质局宿县普查队在开展1∶5万地质填图时,将该区定为肖县-相山背斜,并圈出了岱桥、相山渠沟等处零星出露的石炭纪地层。张秋生等曾提出岱桥、瓦子口、相山一线以西地区为煤田的远景区。同年10月,地质部南满物探队在该区做了电法测量,有HA型曲线反映,推断可能有含煤地层的存在。

1956年初,三二五队在闸河平原南部濉溪—相山之间布置钻孔普查时,认为相山背斜的西翼平原地区,可能会出现闸河复向斜在构造上的连续,发现煤系和煤层的可能性较大,为此,在距离西翼中、上寒武统露头2000米的周圩子以东,定下了蒋河矿区第一个普查钻孔,施工至539.52米,因机械能力所限终孔,未遇煤。1956年5月—1957年6月,刘得荐、沈武卿、刘心农等在瓦子口北西50°中奥陶统石灰岩露头1782.79米处,先后布置了3个孔,均见含煤地层。

1958年,三二五队在开展闸河煤田外围普查时,在肖县背斜西翼岱桥以南刘村到高桥楼间,以305°方向布置了W1线。首先布置的W62孔于孔深192.12米处见到了山西组煤3层,厚度分别为1.22米、0.71米和1.35米,至此,初步证实了岱桥以南一带的煤层埋藏情况。其后施工的8个孔均已见煤,并划分为一、二、三井田。下半年施工的5个钻孔分别见到煤层,划分出四、五两个井田。该区总共打了44个钻孔,工作量1.23万米。后因国家急需勘探闸河煤田,为了集中力量,停止了本区的普查勘探。1964年6月在主任工程师石仁宜主持下,编写提交了《安徽省肖县岱桥汤庙煤矿地质评价报告》。提交煤储量0.63亿吨。

义安山井田位于蒋河矿区的东北部与江苏徐州的张集煤矿邻接,由于地质构造的分割,形成互不连续的三大块,分为北区、中区、南区三个部分。详查时北区和南区划分为一、二、三、八、九5个井田,称义安山井田,中区为四井田称大郭庄井田。

1957年3—4月,皖北普查队首先在本区开展普查钻探,王东爵在井田以北江苏省境内,义安山露头以西布置了两个孔,发现了本区存在二叠系上石盒子组,但未见煤。

1958年1月起煤炭部中南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一二四队(简称煤炭部一二四队,下同)施工的C6孔见到了太原组煤层,在凤凰山以西三仙庄、大郭庄一带施工的钻孔也见到了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煤层,至此,发现了南区一、二、三井田和中区四井田(大郭庄井田)。该三区内共布设钻孔39个,投入钻探工作量8850.62米。

1958年起,省级地质局成立,原在各省工作的地质队,分别由各省地质局主管,因义安山地区位于安徽省境内,将义安山井田的勘查由煤炭部一二四队工作区划归三二五队工作范围。同年12月,三二五队派宣广鑫去一二四队办理接交手续。1959年,石仁宜等以煤炭部一二四队原有的工程网距为基础,加密钻孔,并选择大郭庄井田(四井田)以500米线距布孔转入勘探,先后施工钻孔59个,工作量1.8万米,1960年一季度结束野外工作,同年5月,由三二五队提交了《安徽省肖县义安山煤田大郭庄井田勘探报告》,探明煤储量419.1万吨。1965年10月提交了《安徽省肖县义安山煤矿一、二、三、八、九井田详细普查报告》,探明煤储量0.28亿吨。

刘桥煤矿,位于濉溪县以西刘桥地区,距县城9公里,面积为28平方公里。1956—1957年,南满物探队在濉溪县西南做电测深普查时包括本区,有HA型曲线反映。1958年,三二五队石仁宜、唐开健在刘桥附近布设了U51孔,普查工作由唐开健负责。该孔施工至381.11米时见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煤层厚1.60米,于535.43米时见山西组煤层厚2.32米,发现了刘桥煤矿。经进一步勘查划分了刘桥矿一、二、三、四、五井田。1960年勘探了三、四、五井田,同年10月提交了《安徽省濉溪县刘桥煤田中间勘探报告》,提交炼焦用煤和动力用煤储量1.59亿吨。1971年,由省燃化基建总队一支队提交了刘桥勘探区一井田和二、三井田最终地质勘探报告,省煤田三勘探队提交了刘桥二井田精查勘探报告。

1980年,三二五队恢复煤田地质勘查之后,选择刘桥勘探区负600米以浅及负600米至负1000米地段,有扩大煤储量的远景区进行普查。1983年2月组织施工,经一年多的深部钻探,基本控制了二叠系主采煤层在负1000米以浅的赋存情况。1984年底,加密钟楼一、二井田勘查,于1988年4月结束野外工作。先后施工钻孔28个,投入钻探工作量2.18万米,1990年10月,由三二五队编制提交了《安徽省濉溪县刘桥区钟楼一、二井田煤矿普查地质报告》,探明煤储量1.26亿吨,省地矿局于1991年2月审查批准。

张大屯—张庄寨,位于蒋河矿区的西部,其北部为砀山矿区。1958年,三二五队在张大屯东南施工钻孔(砀6)发现有二叠系上石盒子组;1967年在张庄寨南部打钻验证磁异常时,亦见到了石炭系太原组;1971年,省煤田勘探公司第三勘探队在张大屯东南施工钻孔,见二叠系石千峰组;1975年三二五队在该区南部进行铁矿普查时,钻孔中均见到了石炭纪—二叠系煤系,个别孔见到煤层。1980年初,三二五队恢复煤田勘查后,选择张大屯地区开展初步普查,采用钻探、物探测井等综合方法,施工钻孔6个,见煤层平均厚2.72米。该区共施工钻孔8个,工作量为0.55万米,至1983年5月结束工作,探明煤储量0.36亿吨,1984年6月提交了《安徽省肖县张大屯—张庄寨煤田初步普查地质报告》,1988年11月省地矿局审批为远景储量。

蒋河矿区的煤田勘查,断断续续经历了十几年,共提交煤储量4.16亿吨。

黄集一、二、三井田,位于豫皖两省边界永城县与濉溪县之间。1957年9月,地质部物探局济南大队电法五分队在濉溪西南做过电法普查,提出该区很可能含主要煤层。10月,三二五队开始到该区进行普查勘探,12月在河南省界附近葛店至杨庄之间施工的Y219孔,于孔深241.00米处见到了山西组主采煤层2.63米,并见太原组薄煤五层,发现了黄集煤田。1958年,布置钻孔25个,投入钻探工作量8986米,于年底完成勘探工作。1959年9月,由三二五队提交了《河南省永城区煤田第一、二井田详细勘探报告》。探明煤储量0.50亿吨。三个井田共施工钻孔11个,投入钻探工作量0.37万米。1958年12月底结束勘探,1959年8月提交了《安徽省濉溪县黄集区煤田第三井田详细勘探报告》,提交煤储量0.26亿吨。1963年2月经省储委复审核定储量为0.21亿吨。

卧龙湖煤矿,位于濉溪县西南界首店至石弓山之间。1958年,三二五队在开展多矿种综合地质普查时推测该区有三叠纪地层并可能有石膏。1959年以普查石膏为目的,在界首西张大庄附近以285°方向布置3个钻孔,其中1孔,于孔深374.7米处见到了上石盒子组煤层,厚度为1.99米;随后即以4000米的孔距施工了一批钻孔,在负300米以下见下石盒子组主要煤层和山西组煤层,发现了卧龙湖煤矿,并圈出约26平方公里的含煤范围,计算煤储量1.06亿吨。1960年4月结束该区的普查,共施工钻孔21个,投入钻探工作量0.69万米,1961年2月提交了《安徽省濉溪县卧龙湖煤矿普查评价报告》,暂时停止该区普查勘探。

百善煤矿,1960年三二五队以钻探大会战形式,对百善附近的广大地区进行普查,在6月28日施工的K35钻孔中,于孔深197.4米处见到山西组D煤层(厚2.70米),发现了百善煤矿区。随后由队地质负责人石仁宜布置钻孔普查,半年时间内施工钻孔16个,工作量0.30万米,其中见煤孔11个,煤层厚度为2.3—3.95米,分布范围达12平方公里,埋藏在负300米以浅,计算煤储量0.59亿吨,于1961年2月提交了《安徽省濉溪县百善煤矿地质普查评价报告》。以后由省煤田公司第三勘探队精查,1970年12月提交了百善最终勘探报告。

梁花园、火神庙煤矿,位于濉溪县城以西5公里处,1957年,地质部济南物探大队在濉溪西南进行电法普查时,曾提出过冲积层下奥陶系顶板以上300多米的地段很可能含主要煤层的意见。1960年以后三二五队物探分队,又做了1∶5万电测深和电剖面,确定梁花园、仲大庄一带和火神庙地区有保存煤系的基底构造。1961年,三二五队在梁花园、火神庙开展普查找煤,施工的54号孔于孔深160.2米见到了上石盒子组煤层,厚度为0.48米;孔深238.6米见到了下石盒子组煤层,厚度为1.35米。后经继续勘查,于1961年8月结束了火神庙的普查,共施工钻孔3个,工作量0.06万米。1962年8月结束了梁花园的普查,共施工钻孔8个,工作量为0.21万米。肯定梁花园和火神庙均为6平方公里的小型含煤盆地,并估算梁花园煤储量为1620万吨,火神庙煤储量为820万吨,均为赋存于负500米以上的浅层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