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应从哪几个方向转型升级发展

如题所述

围绕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和转变行业发展方式,突出企业转型升级这个主题
一是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从国家层面,下一轮企业改革的重点是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三者责、权、利对称,实现“适度集权、合理分权、系统监控”,并通过新一轮的企业改制兼并、重组、构建母子公司体系,再造企业管理流程,优化股本机构,引导大型龙头企业做强、做优,打造区域行业建筑航母。同时要进行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以混合所有制为主流模式的非公有经济、职工股权与国有经济和央企股权互渗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市场化的经营机制,真正形成现代企业制度。
从行业主管部门层面,就是要通过市场准入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按照市场变化调整企业资质的门槛设置,重点要放在为企业松绑,创造宽松环境,并通过新一轮企业资质改革和就位,扶持劳务企业,进一步提高建筑行业产业集中度,将大型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品牌的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集团,推动中小企业集聚发展,从而使不同类型企业按不同条件上升到新的市场竞争层次和高度,实施差别化发展,防止产业结构盲目雷同,统筹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企业发展格局。
从企业层面来讲,要紧扣“一带一路”经济圈,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以资产经营带动生产经营,使资本向产业链上下游转移。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建筑企业在转型升级中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形势和市场变化来调整产业结构,不要顾此失彼,为转型而转型。要围绕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和新常态下固定资产投资方向,与资本市场、建筑产品开发等有机结合,形成新的业务发展模式,提升产业层次,拉长产业链条。
二是要深化经营管理机制改革,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首先要坚持主营一体化发展。就是要依托工程总承包的优势,从勘察、设计、材料采购、施工管理、项目调试方面,做强做优主业,这是关键。其次是坚持多元化经营。就是在做强做优主业的同时,有条件的可向非建筑领域渗透,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要加强资本运营。除了目前开展的房地产业务外,可效仿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发展道路,树立“不为所有、但可共享”的思维,选择某一银行建立银企联盟,推进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以财团的金融资本采取BT、BOT、PPP等模式支持总承包业务冲刺,抢占高端市场,实现深度和广度发展。再就是要积极应对“营改增”挑战。“营改增”不单是一个简单的3.6%营业税与11%增值税的变化,其实质是一次改革企业经营管理的大洗牌。包括材料采购、甲方供料、机械租赁、经营承包方式、工程结算与付款方式以及同一纳税企业中不同工程项目、不同时间段、不同内部核算单位之间的销项税的配比问题等,需要通过“营改增”倒逼企业加强自身管理、苦练内功,提升核心竞争力。还要强调的是,要适应新常态,企业必须坚持经营总量控制,以稳增长、控风险、调结构、促发展为原则,坚持适度规模经营,控制产能过剩、无限扩张导致的管理跨度失控。特别是要注意规避市场风险和企业盲目承揽工程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从而阻碍企业向质量效益型升级。
三是要坚持科技创新,借力信息化和BIM技术支撑企业转型升级。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抉择,实现新时期企业转型升级最根本的是依靠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最关键的是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当前,企业要始终坚持把技术与管理创新两轮驱动作为企业领先的发展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培养和引进高端管理人才,创新研发技术含量大、应用价值高的国家级工法和新产品。特别是要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建筑业“十项新技术”和BIM技术推广应用力度,依托“高、大、难”和“新、特、尖”的工程项目,重点研发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技术。同时在工程建设实践中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通过积极务实推进建筑预制装配化,强化“四节一环保”和绿色施工,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镇建设促进经济循环发展和绿色发展。
总之,就是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形成和实现“没有规模不大、没有主业不稳、没有投资不富、没有专业不优、没有海外不亮、没有品牌不强”六大板块的产业格局,促进建筑业企业新一轮的转型升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15
如果作为讲话稿,本篇写的非常好,高,大,上,假,大,空;本篇就是一顿概念的堆砌,无任何可操作性,根本不可能实现施工企业的转型发展。信息化和bim不是万能的,感觉出来个新鲜事物,大家都在炒这个概念,其实这本身就有点不正常,就像出个新药,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适合吃这种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