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绝妙的日本拉面有怎样的标准

如题所述

一碗日本拉面,
可以分解为:面、配菜、汤底、着味、调味来看。
1.面
日本拉面用的面条,可以大致分为“生面”和“干面”两类。
▌生面
压制成型后,未经加热和干燥处理的面条。因为含水量丰富,所以吃起来口感很弹,同时不易吸收过多的汤汁而变的粘嗒嗒。生面在大部分使用粗面的拉面店里得到了普及,甚至一些方便碗面中也开始有了“生面”。
▌干面
有些地区讲究又细又有嚼劲的拉面品种,不适合使用含水量丰富的生面,于是传统的干面也得以保存。比如博多拉面通常使用干面状态的“极细面”。
比较常见的干面状态的“细面”:
2. 配菜
配菜,也是拉面精髓之一!最为常见的有:
▌叉烧肉:
几乎可以说是一碗拉面的灵魂,好叉烧要口感不烂不紧、肉汁丰富、咸度适当。根据使用的部位不同,肉块可大可小,但一定要厚切,达到5mm以上肉味才丰富。最常见的是用猪肘肉,也有店会用大块的猪里脊或者梅花肉。一般来说,瘦肉越多,叉烧肉的制作难度越大。
▌半熟鸡蛋:
拉面配菜中,仅有的几种”特别考验拉面师傅手艺”的品种。好的半熟鸡蛋要做到蛋清全熟,蛋黄呈琥珀蜜蜡状,不能流也不能熟--而且一定要经过调味,而不是白煮蛋。
▌木耳丝:
九州系拉面中常见的配菜,口感上应该算是我国的”菜耳”,脆嫩。
▌味付海苔:
即便是最低配置的拉面,也属于雷打不动的配菜。吃法是趁海苔还没被面汤泡软,卷起面条一口吃下去,脆香。

▌大葱丝/葱花:
几乎是碗碗必有。另外还有“大葱拉面”,上面一般是满满一层冒尖儿的葱丝。
▌面码:
也称为笋丝/笋块,用竹笋制成,日文中被称为面码。
▌豆芽菜:
发源于东京的二郎拉面里豆芽菜几乎是不要钱滴。图为拉面二郎中的小份拉面。至于大份…请看下文。
▌圆白菜:
只在北海道系的拉面里多见,一般切片,淡淡的甜味。
▌炒蔬菜:
把切成丝的豆芽、卷心菜、洋葱等等炒熟后盖在拉面上,这是大酱拉面的标准配置!
▌鱼饼:
最常见的样子就是漩涡状的鱼饼,被称为Naruto。但其实在日本各种拉面中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常见...

▌烫菜:
一般选用菠菜、裙带菜等等具有鲜明绿色的蔬菜,烫熟后放在拉面上,酱油拉面的必备,盐味拉面中也比较常见。
▌猪板油:
日文里叫做“背脂”,把猪板油在汤锅里炖酥炖烂,然后在成品拉面上浇上一勺,能够极大地增加拉面的肉香。尽管是酱油拉面的专属,但并不是每家店都有。
3. 汤底
粗略地分,日本拉面的汤底可以分为三大类:鸡骨汤、猪骨汤和海鲜汤。
▌鸡骨汤:
比较盛行于淡味拉面,熬出的汤头颜色淡且薄,比我们平时喝的鸡汤稍浓,在日本被分类为“清爽系”汤底。
▌猪骨汤:
代表就是九州地区的博多拉面,用猪的大骨和鸡骨混合熬制,会有浓厚的猪骨香味,而且颜色也会呈现浓白色或者更深。
▌海鲜汤:
汤底一般选用鱼干、贝类和木鱼干熬制,闻上去有明显的鲜味和海产的味道,尤其是用小鱼干熬制的“煮干”汤底,甚至会觉得有些腥气。颜色一般呈红褐色。海鲜汤底的拉面在日本其实不算多,常见于关东地区。其原因是纯粹的海鲜汤底难免会有腥气,所以大多数使用海鲜汤底的拉面,其实都是在猪骨或者鸡骨中混入了一定量的鱼干,而非纯粹使用海味作为汤底材料。
很多国内的店铺(尽管可能在日本也有门店,比如无敌家),拉面汤底的黏稠度都让人怀疑:不是太稀太薄了,而是粘到让人觉得假--尤其是你看到后厨里还在不停熬着汤底,厨师一勺子一勺子往里加清水的时候,端上来的面汤虽然糊嘴,但是味道却如同清汤...这样的店绝对不要去第二次。
4. 着味
“着味”的意义就是在汤底里增加盐分,让味道更明显更香浓。这个也会被分为三类:味噌(大酱)、盐、酱油。
▌味噌(大酱)味:
尽管有浓浓的酱香,但是汤色并不赏心悦目,是我本人相对最不喜欢的一种,而且大酱味道太重的话,汤底反而会显得淡薄。
图为札幌的猪骨大酱拉面
▌盐味:
看上去简单,但却是最能够突出汤底香气的一种。无论使用的是日干海盐还是粉红色岩盐,对于汤色的影响都是微乎其微的,而味道也最纯粹。
图为关东神奈川的鸡骨盐味拉面
盐味拉面尽管种类不多,却囊括了三大拉面中的两个席位。盐味与猪骨浓汤配合的功力非常了得。只要店主是博多出身,店里一定能吃到浓厚的猪骨盐味拉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