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如题所述

理念就是要给孩子兴趣,帮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如果想了解更细致的,还有很多很多内容,教育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的完的,教育是一项事业,是一项人们肯花大价钱,但是都投错方向的一项事业!重视程度有余,学习心态不足。

小学教育是孩子人生教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着重培养两方面的素质,兴趣和习惯。

1、兴趣。孩子始终是孩子,没有形成成熟的性格和价值观,做任何事只凭喜好。这个时期一定要培养兴趣,在十二岁之前没有兴趣的话,那么这个孩子将来的一生不会有什么发展和成就。

2、习惯。习惯是一种内驱力,是不需要外接干涉的一种能力,有了习惯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这个阶段形成坏的习惯,那么孩子的一生将会困难重重,如果形成好的习惯,孩子将会有一个成功的人生。

扩展资料:

小学教育 专业坚持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较高思想素养、宽厚基础知识、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良好综合素质,能适应小学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的小学教师为培养目标。其综合素质概括为一个核心、两种水平、六种能力、十二项基本功。

即:以师德为核心开展教育,努力使学生达到本科层次学术水平和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具备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活动指导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学习发展能力,和讲、写、算、创、教、用、作、弹、唱、跳、画、练十二项基本功。

小学教育的全民性,从广义上说,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扫除文盲,从整体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从狭义上讲,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适龄儿童。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的小学教育是全民教育,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使全国各民族的所有儿童都接受社会主义教育的需要。为了保证这一全民性质,国家特别对女童的教育、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儿童的教育给予特别的关心,采取了特殊政策;对于残疾儿童的教育也给予了特殊的关注,专门加以保障。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这里的“义务”一词包括:

(1)国家有设立学校以使人民享受教育的义务;

(2)父母或监护人有使学龄的子女或被监护者就学的义务;

(3)全社会有排除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入学受教育的种种不良影响和障碍的义务。

因此,义务教育要求国家、家庭、社会必须给予保障。对受教育者来讲,既是应享受的权利,又是应尽的义务。

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小学教育既不是就业定向的职业技术教育,也不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它是面对全体儿童实施普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提高他们的身体心理素质,使他们具备国民应有的一些基本素质,为他们进一步深造创造条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小学教育 百度百科——教育理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25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 面向全体学生;

2、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3、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三个维度目标的综合)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1、 丰富的人文内涵,熏陶感染作用,学生的独特体验;

2、 实践性,以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以语文实践为培养途径;

3、 母语教育,学习资源,实践机会,感性把握能力;

4、汉语言文字特点对语文教育的影响,起始阶段的教育过程和方法,语 感,整体把握.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 注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儿童学习语文特点,个体差异与学习需求;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鼓励想象、质疑、发现、创新.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 综合:沟通学科间的联系、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2、实践: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课内外学用结合;

3、创新:吸收新思路新观念,运用新技术新方法;

4、 适应: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需求;

5、开放: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扩展资料:

小学教育是一项规模宏大的教育奠基工程,除具有一般教育的特点外,还有它自身独具的基本特征。

(一)全民性

小学教育的全民性,从广义上说,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扫除文盲,从整体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从狭义上讲,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适龄儿童。

小学教育的全民性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几乎所有国家的教育都在努力创造条件,确保每个人接受初等教育的权利。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5届大会确定“争取全民基础教育”计划,要求最大限度地扫除文盲和普及初等教育。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的小学教育是全民教育,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使全国各民族的所有儿童都接受社会主义教育的需要。为了保证这一全民性质,国家特别对女童的教育、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儿童的教育给予特别的关心,采取了特殊政策;对于残疾儿童的教育也给予了特殊的关注,专门加以保障。

(二)义务性

小学教育面向全体适龄儿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论其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智能及身体状况不允许的例外),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6~7岁),都必须接受小学教育。因此,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具有义务教育的性质,对于每个公民来说,教育机会是均等的,是应当享有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这里的“义务”一词包括:

(1)国家有设立学校以使人民享受教育的义务;

(2)父母或监护人有使学龄的子女或被监护者就学的义务;

(3)全社会有排除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入学受教育的种种不良影响和障碍的义务。因此,义务教育要求国家、家庭、社会必须给予保障。对受教育者来讲,既是应享受的权利,又是应尽的义务。

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它又是强制的和免费的:“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国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就学。”“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由于小学教育是依国家法律而实施的基础教育,因而它具有强制性。

(三)全面性

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小学教育既不是就业定向的职业技术教育,也不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它是面对全体儿童实施普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提高他们的身体心理素质,使他们具备国民应有的一些基本素质,为他们进一步深造创造条件。

小学教育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前提。小学教育是向全体儿童进行的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教育,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奠定学习、生活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讲,全面性是专业性的预备。只有保证小学教育的质量,才能确保高一级学校的教育质量。

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阶段,是人生历程的巨大变化时期,是人的智力、能力和良好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小学教育的每一个方面都不可偏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小学教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7-10

小学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兴趣、习惯。

1、兴趣。孩子始终是孩子,没有形成成熟的性格和价值观,做任何事只凭喜好。这个时期一定要培养兴趣,在十二岁之前没有兴趣的话,那么这个孩子将来的一生不会有什么发展和成就。

2、习惯。习惯是一种内驱力,是不需要外接干涉的一种能力,有了习惯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这个阶段形成坏的习惯,那么孩子的一生将会困难重重,如果形成好的习惯,孩子将会有一个成功的人生。

所以在孩子小学教育时期,理念就是要给孩子兴趣,帮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拓展资料:

小学教育专业,是在培养小学教师五十多年的经验基础上,于200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新增设本科专业。主要是具有中等师范及以上学历的学生所学专业和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在职小学教师。其中,文史类面向文史类教师;理科类面向理科教师。

培养目标

小学教育专业坚持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较高思想素养、宽厚基础知识、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良好综合素质,能适应小学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的小学教师为培养目标。其综合素质概括为一个核心、两种水平、六种能力、十二项基本功。

即:以师德为核心开展教育,努力使学生达到本科层次学术水平和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具备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活动指导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学习发展能力,和讲、写、算、创、教、用、作、弹、唱、跳、画、练十二项基本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6-28

小学教育的基本理念是:

1、兴趣。孩子始终是孩子,没有形成成熟的性格和价值观,做任何事只凭喜好。这个时期一定要培养兴趣,在十二岁之前没有兴趣的话,那么这个孩子将来的一生不会有什么发展和成就。

2、习惯。习惯是一种内驱力,是不需要外接干涉的一种能力,有了习惯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这个阶段形成坏的习惯,那么孩子的一生将会困难重重,如果形成好的习惯,孩子将会有一个成功的人生。

所以在孩子小学教育时期,理念就是要给孩子兴趣,帮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拓展资料

小学,是人们接受最初阶段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在其前又开设了幼儿园。一般6-12岁为小学适龄儿童,现阶段小学阶段教育的年限是6年,有些地区仍是5年。小学教育阶段后为中学教育阶段。

2016年,全国共有普通小学17.8万所,比上年减少1.3万所。全国小学招生1752.5万人,比上年增加23.4万人,增长1.4%;其中,城市小学招生591.8万人,同比增加34.2万人,增长6.1%。小学在校生9913.0万人,同比增加220.8万人,增长2.3%。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11-02
小学教育是孩子人生教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着重培养两方面的素质,1、兴趣。2习惯。
1、兴趣。孩子始终是孩子,没有形成成熟的性格和价值观,做任何事只凭喜好。这个时期一定要培养兴趣,在十二岁之前没有兴趣的话,那么这个孩子将来的一生不会有什么发展和成就。
2、习惯。习惯是一种内驱力,是不需要外接干涉的一种能力,有了习惯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这个阶段形成坏的习惯,那么孩子的一生将会困难重重,如果形成好的习惯,孩子将会有一个成功的人生。
所以在孩子小学教育时期,理念就是要给孩子兴趣,帮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如果想了解更细致的,还有很多很多内容,教育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的完的,教育是一项事业,是一项人们肯花大价钱,但是都投错方向的一项事业!重视程度有余,学习心态不足。我的回答希望你能满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