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记》作者为什么要用拟人手法把大自然作为主人来描写

如题所述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介绍黄山,这样写法的好处:

1、自己介绍的话比较平淡,把大自然作主人公来写就显得独辟蹊径,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 

2、这样写更能突出黄山确是人间之仙境,是大自然的造化之物。

3、便于以居高临下的气势、简练的笔触,把黄山的绝境和细微之处全都写到了。

《黄山记》是徐迟写的一篇游记,用独特的手法勾勒黄山美景,表达了“只有勇于攀登、探索的人才能征服自然、创造自然”的主旨。

本文不像一般游记那样从登山写起,而是居高临下,从大自然如何安排黄山胜景这个角度起篇,气势磅礴。在介绍黄山概貌后,又写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的历史,数千年中极少有人能攀上黄山之巅的史实,烘托了“险”字。在记游之前写了这样两段内容,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

第一部分做为全文的总起,暗写“险”、“奇”二字;第二、三部分承“险”字展开,形成古今虚实相映之势。一二部分能引导读者从宇宙变迁、人类发展的宏观高度去认识黄山,能增加本文的大气磅礴的特色和深透的思想意义。其二,写游山经过时作者突破了一般由近及远或由下而上地去写,作者选择最能突出黄山特色的几种景物重点描写。

扩展资料

《黄山记》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写大自然精心安排黄山胜景(介绍黄山的概况);作者写大自然对黄山的“赏赐”,列举了云、松、音乐鸟、灵芝、肉芝和摄身光等,这是黄山所特有的,因而就突出了黄山风景的奇。

第二部分回顾古人攀登黄山的历史;第三部分记叙从温泉宾馆至天都峰顶的历程;把前人攀缘险峰的石级与现在有铁栏杆的宽阔的石级作对比;以古代旅行家的心情、遭遇与我们“直上,直上,直上”“却无可战栗”作对比。

详略处理得当,如“过了立马亭,龙蟠坡,到半山寺,便见天都峰挺立在前”;“古人不可能去的,以为最险的地方,鲫鱼背、阎王坡,小心壁等等”;“看呵,天都峰,莲花峰,玉屏峰,莲蕊峰,光明顶,狮子林,这许多许多佳丽处,都在公园中。”详写登天都峰,其余略写,重点突出。

第四部分写在天都峰顶所见的奇观。奇就奇在“变化无定”上,云海漂泊无定,景物瞬息万变,群峰时隐时现,忽而旭日东升,忽而倾盆大雨,从彩虹到神奇的摄身光,写尽黄山的险与奇,还有神秘感,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山峰来衬托云海,使云海——黄山最有特色的景致的变幻莫测、令人神往的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就像童话里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拟人就是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所以,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介绍黄山,这样写法的好处:
  1、自己介绍的话比较平淡,一大自然为主人介绍黄山的话生动活泼,令人耳目一新。
  2、更加突出黄山是人间仙境,是大自然的造化之物。
  3、便于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来描写黄山。

  您好!很高兴第一时间为您解答。如有问题请及时追问。如果满意请采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