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析《蜀相》颔联中的“自”“空”两字的妙处

如题所述

自是独自的意思,空是白白地的意思,花无人赏,鸟鸣也无人赏的景,烘托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意境。作者借景抒情,表达自己一种空怀壮志却无人重用的无奈和寂寞伤感之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1-25
老杜的诗斟字酌句,又浑然天成,必须理解全诗后,才能真正读懂里面的一两个字,这点尤为重要。
杜忠心有嘉,但终报国无门,故一直对开立基,功德与人品俱佳的诸葛亮推崇备至,一是他向往诸葛亮这样的英雄,因为当初的唐朝自安史之乱始,大伤元气,呼唤这种力挽狂澜英雄再世;二是只有有了这样的英雄当政,象杜甫这样既忠心耿耿,又有真才实学的讲真话,做实事的人才能够有一席之地并获得重用。在这个背景上,老杜写下了这首《蜀相》。
现在,我们开始解这两个字。
先从字面上来,“自”字,碧草映阶,说明春色盎然,但无人欣赏,碧草自生自灭,没有观众;“空”字,黄鹂鸟的声音很好听,但也无人欣赏,黄鹂鸟自己叫自己的,没有听众。
从较深层的原因去看:
其一,杜是来拜寻诸葛亮祠的,要国难家愁,怀才不遇的大前景下,他心事重重,根本无心来听鸟叫,无意来看草色。
其二,从首联的“何处寻”几个字,我们读出当时经常来拜诸葛亮祠的人很少。所以,作者可以用“空”和“自”两个字来写实。侧面说明当时的时局,人们自顾不暇,象杜甫这样关心时局的人少之又少,至少不是主流。
第2个回答  2012-11-21
老杜的诗斟字酌句,又浑然天成,必须理解全诗后,才能真正读懂里面的一两个字,这点尤为重要。
杜忠心有嘉,但终报国无门,故一直对开立基,功德与人品俱佳的诸葛亮推崇备至,一是他向往诸葛亮这样的英雄,因为当初的唐朝自安史之乱始,大伤元气,呼唤这种力挽狂澜英雄再世;二是只有有了这样的英雄当政,象杜甫这样既忠心耿耿,又有真才实学的讲真话,做实事的人才能够有一席之地并获得重用。在这个背景上,老杜写下了这首《蜀相》。
现在,我们开始解这两个字。
先从字面上来,“自”字,碧草映阶,说明春色盎然,但无人欣赏,碧草自生自灭,没有观众;“空”字,黄鹂鸟的声音很好听,但也无人欣赏,黄鹂鸟自己叫自己的,没有听众。
从较深层的原因去看:
其一,杜是来拜寻诸葛亮祠的,要国难家愁,怀才不遇的大前景下,他心事重重,根本无心来听鸟叫,无意来看草色。
其二,从首联的“何处寻”几个字,我们读出当时经常来拜诸葛亮祠的人很少。所以,作者可以用“空”和“自”两个字来写实。侧面说明当时的时局,人们自顾不暇,象杜甫这样关心时局的人少之又少,至少不是主流。“自”“空”两个虚字是此联之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作伴的草木禽鸟不解人事代谢,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自春色”“空好音”的叹息,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哀悼,便显得前后紧密呼应,感情十分真挚强烈。
第3个回答  2012-11-16
老杜的诗斟字酌句,又浑然天成,必须理解全诗后,才能真正读懂里面的一两个字,这点尤为重要。
杜忠心有嘉,但终报国无门,故一直对开立基,功德与人品俱佳的诸葛亮推崇备至,一是他向往诸葛亮这样的英雄,因为当初的唐朝自安史之乱始,大伤元气,呼唤这种力挽狂澜英雄再世;二是只有有了这样的英雄当政,象杜甫这样既忠心耿耿,又有真才实学的讲真话,做实事的人才能够有一席之地并获得重用。在这个背景上,老杜写下了这首《蜀相》。
现在,我们开始解这两个字。
先从字面上来,“自”字,碧草映阶,说明春色盎然,但无人欣赏,碧草自生自灭,没有观众;“空”字,黄鹂鸟的声音很好听,但也无人欣赏,黄鹂鸟自己叫自己的,没有听众。
从较深层的原因去看:
其一,杜是来拜寻诸葛亮祠的,要国难家愁,怀才不遇的大前景下,他心事重重,根本无心来听鸟叫,无意来看草色。
其二,从首联的“何处寻”几个字,我们读出当时经常来拜诸葛亮祠的人很少。所以,作者可以用“空”和“自”两个字来写实。侧面说明当时的时局,人们自顾不暇,象杜甫这样关心时局的人少之又少,至少不是主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