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中央机构与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什么变化

如题所述

秦朝设三公九卿,丞相是为百官之首,权利应该说是非常大的。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吧。
唐朝三省六部制,消弱了宰相的权利。
明朝初念承袭元朝设立中书省,设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之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中书省和宰相,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皇帝直接掌管六部百司,等于兼任皇帝和宰相的权利,将君权扩大到了顶峰。
明成祖设立内阁制度。把原来宰相拥有的决策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但是此时的内阁只能算是皇帝的私人秘书,并非权力机构。之后历代,内阁权力渐重,经过嘉靖,隆庆的发展,到了万历初年,内阁已经到了权力极盛的时期。张居正改革将内阁变为国家运转中枢,张居正实际上已经接近现代首相的地位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1-17
秦朝相权相对来说还是很大的秦朝秦始皇在中央设置三公九卿,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上处理全国政事。
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相互牵制,集体行使相权,这就削弱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
北宋增设参知政事(副宰相)、枢密使(军权)、三司使(财权)分割相权,皇帝总揽大权。
明朝明太祖废丞相,且规定今后不许立相。权力尽归皇帝一人手中。

说明通过削弱相权,皇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演进。废除宰相对加强皇权有利,对防止权臣专权有利;但废除宰相造成皇权过于集中,在“人治”的封建时代,当皇帝无能或不理朝政的时候就会造成皇权旁落,出现太监乱政、宦官专权的局面。

相权势必影响皇权,所以一代又一代的皇帝都在想方设法削弱相权,达到君主专制的高度集权。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0178771.html

第2个回答  2012-11-17
秦朝中央就一个丞相,唐朝有三个,明朝直接没了。反映的是相权和皇权间的变化。
相权在不断削弱,皇权在不断加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11-25
反映的是相权和皇权间的变化。
相权在不断削弱,皇权在不断加强。秦朝设置丞相治,唐朝是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割宰相行政权,明朝废除宰相制。
第4个回答  2012-11-20
唐朝和秦朝都设立三省六部制,到了明朝取消了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中央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的权力更大了。成祖设立内阁,内阁做为皇帝秘书行式参与政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