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山的《发如雪》歌词的详细分析

如题所述

发如雪
词:方文山 曲:周杰伦

狼牙月 伊人憔悴
我举杯 饮尽了风雪
是谁打翻前世柜 惹尘埃是非

缘字诀 几番轮回
你锁眉 哭红颜唤不回
纵然青史已经成灰 我爱不灭

繁华如三千东流水
我只取一瓢爱了解 只恋你化身的蝶

你发如雪 凄美了离别
我焚香感动了谁
邀明月 让回忆皎洁
爱在月光下完美

你发如雪 纷飞了眼泪
我等待苍老了谁
红尘醉 微醺的岁月
我用无悔 刻永世爱你的碑

啦儿啦 啦儿啦 啦儿啦儿啦
啦儿啦 啦儿啦 啦儿啦儿啦
铜镜映无邪 扎马尾
你若撒野 今生我把酒奉陪

歌词关键字注解

【狼牙月】《狼牙月》指的是月亮像狼牙的颜色一样,而不是像狼牙的形状,因为狼的牙齿虽然呈现镰刀型的勾状,但也只能算是一半的上弦月或下弦月,另一半深埋的牙根也并不是对等的镰刀型勾状,而且【狼牙色】这句形容词也很清楚的是在描绘月亮的颜色而不是形状。所以,《狼牙月》是指月亮的颜色像狼牙那样涂抹上一层略带斑驳的米黄,主要是藉由“狼牙”的意象来强调景色的萧条与苍茫。特此说明的是,《狼牙月》一词目前尚查无任何古诗词引用过,因此无法注明其原始出处,亦无法说明《狼牙月》除形容景色外,其他文字修辞上的引用实例与使用方法。也就是说,今後如有人要引用或说明《狼牙月》这句词汇时,就只有这里的解释与出处而已!【狼牙月】始见於方文山《发如雪》歌词:「狼牙月,伊人憔悴,我举杯,饮尽了风雪…」。《狼牙月》是形容月光如狼牙的颜色般,强调其景色的萧条与苍茫。

【伊人】《伊人》这句话的语汇出处最早可上朔至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诗经、秦风、蒹葭篇》里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伊人》犹言彼人,其用法主要是指那个人、或意中人,属於第三人称。在古代男女通用,现今大多专指年轻女性而言,“伊人”也就是心目中所倾心喜欢的那个女生。《伊人》这句话的另一个转借用法,则是影射为明君或贤臣,或者亦指遵循著善良风俗的布衣百姓。如晋朝陶渊明的《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诗句中的《伊人亦云逝》指的就是“居住在桃花源中的人也离开了秦国之地”。

【惹尘埃】根据《六祖坛经》所记载,禅宗五祖弘忍某日欲知门下众僧悟道的境界,叫众门徒书写偈语,自道心得,大****神秀率先提笔作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六祖惠能则反驳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神秀偈语的意思是,身为佛门****,理应洁身自爱,力抗诱惑,不能让佛法蒙羞;六祖惠能则认为佛法本来就不是什麼具象的器皿,既然一开始就什麼表象也不存在,那又那里来的空间沾惹尘埃呢?二人对禅宗佛法顿悟的境界不同,常被後世拿来引用解读对佛法参悟的程度为何!

【红颜】《红颜》是借代修辞的一种用语,主要有二种转借涵义,一是指青春、年少;另一个则专指女性、美女。李白《赠孟浩然》的诗句中:「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以及李白他另一首《长干行》里:「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红颜在这里指的是年少与青春。另外唐代白居易的《後宫词》里有:「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以及清朝吴伟业的《圆圆曲》:「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里的红颜则是指女性跟美女而言。成语《红颜薄命》语出西游记?第七十回:「…诚然是:自古红颜多薄命,恹恹无语对东风…」意思就是自古以来美女的命运就多舛,其下场通常都不太好。

【青史】这里的“青”指的是竹简,“史”是指历史或史书。因为在还没有发明纸张的古代,一般的书籍大都使用竹简所制成。竹简也就是串起来的竹片,古人将其编联成形状像「册」字的书,是古代人用作书写的工具,亦用来记载历史,所以後世即以青史作为史书的代称。成语「名留青史」便是指在历史上留下功名,永垂不朽。另外有“汗青”一词亦指史书而言,因为竹子表面有一层竹青,含水份,不易刻字,所以古人将竹简放到火上炙烤。经火烤处理的竹简刻字方便且防虫蛀。当时人们把这火烤的程序叫做“杀青”,也叫“汗青”。所以汗青一词亦被後世引申比喻为史书。如文天祥的《过伶仃洋》里有:「…皇恐滩头说皇恐,伶仃洋里叹伶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千】《弱水三千》原句出自《红楼梦》第九十一回:「…宝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弱水”一词始见於《尚书、禹贡》篇中:「…导弱水至於合黎。」古代用弱水来泛指险恶而遥远的河流,现今则将“弱水”引申为爱情河。“三千”则缘於佛教用语,如佛家三千大千世界,便是形容无量无边孕育生命的浩瀚宇宙。“一瓢饮”则见於《论语、雍也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其原义为「弱水有三千华里那麼长,水量虽然丰沛,但只舀取其中ㄧ瓢来喝。」现引申为,可以交往的对象虽然很多,但我却只喜欢你一个人。指一个人的感情专一。

【发如雪】《发如雪》之歌名一如“东风破”为其原创,并非抄袭自任何古典诗词或词牌名,在周杰伦《十一月的萧邦》繁体字版的歌词本中,其《发如雪》的歌名下有一行引言,原句如下:「极冻之地,雪域有女,声媚,肤白,眸似月,其发如雪;有诗叹曰:千古冬蝶,万世凄绝。」这段引言并非出自任何古史资料,实为作者为营造《发如雪》的古典气质所刻意杜撰之文言文形式的句子。《发如雪》的歌名灵感来自於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作者阅後感叹其青丝华发一夕成雪,遂得《发如雪》一词。

【邀明月】《发如雪》歌词中:「邀明月,让回忆皎洁…」与「我举杯,饮尽了风雪…」此二句借用李白的诗句《月下独酌》中:「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作者将“举杯邀明月”拆开成“举杯”与“邀明月”分别溶入歌词中使用,但仅取其诗句的流传度与熟悉感,与原句之意涵无关。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此句中的三人指的是李白、月亮、以及李白自己的影子。

【铜镜】现代人多使用水银镜面所制造的镜子来梳化妆,但在古代玻璃镜尚未问世之前,古人皆以铜锡合金的铸造法制作铜镜,待铜镜浇灌完成後,再将其镜面打磨抛光以照面,在日常生活中用来端正衣冠、整理仪容。《唐书魏徵传》中有一段跟铜镜相关的名句:「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那一年我们在长安 (歌词故事) ....

月光就像狼牙的颜色那样涂抹上一层略带斑驳的米黄,笼罩在如此的夜色下,伴随著来自蒙古高原的冷冽北风,此时此景,让浪迹天涯的游子更显现出一股悲壮跟苍茫。犹记得那年我横越狼牙色的空旷大地,一路走过我所深深眷恋与牵挂的姑娘所住的地方,在那人声杂沓、车水马龙的京城长安,她却独自在月下叹息著只有她一个人才懂的悲伤。多年後,当我与人论及这段前尘往事时,想要故做潇洒豪迈的举起手中的酒杯,却反而欷歔不已的感叹这些年来所发生的一切,最後竟妄想能一饮而尽的喝下这人世间迎面而来的种种考验与风雪。为何在这原本平淡恬静的日子里,怎麼会有人狠心刻意的去揭露关於我们前世那段未完的姻缘,从此招惹来了一段至今仍纠缠不清,也无法抚平的爱恨纠葛。

其实“缘份”这个字,那里有什麼神秘难懂的解释,如对照你我之间所发生的故事,缘份无非指的是,在前世今生的轮回中,一次又一次无止尽的相遇、热恋,然後离别。因此,你眉宇间始终有一股挥之不去的淡淡忧愁,仿佛在控诉那已经消失的青春时光是怎样也呼喊不回来。犹记得那时我曾对你说,就算那些人为所记载的历史都已灰飞烟灭,我们所处的时空也已经都沧海桑田的消失不见,但我对你那份永世不变的誓言,却会像永恒的传说故事一样,世代相传下去。

这人世间的过眼繁华就如同滔滔不绝向东奔流的江水,而我在这波涛汹涌的众多分支汇流中,却只对你涓涓细水般的体贴有著刻骨铭心的感觉,那些水量再丰沛、气势再惊人的河川江水,都不如你眼中惊鸿一瞥的那池春水;就好像在奼紫嫣红、争奇斗豔的御花园中,我只专心迷恋你所化身的那只彩蝶。

那年当你转身离开时,在香肩上飘扬起如丝绸般的华发,在月光的照耀下,竟宛如雪白的霜雪如瀑布流洩而下,在那如梦似幻的气氛中,竟然美化了我们当下那段伤痛欲绝的离别。那时在我内心虔诚为你祈祷的声音,并不奢望有谁听到;或者是要刻意去感动谁,那只不过是我在做我当下想要做的事情罢了!或许也可说是为了我自己吧!如果可以,我想邀请明月来为我的誓言做见证,证明我对你的回忆如同明月般的透明皎洁,没有丝毫的不忠跟虚伪,或许唯有如此才能衬托出我对爱情所要求的那份无暇与完美。

你原来如丝绸般为人所称羡的华发,到底是受了什麼恶毒的诅咒,或者因为有什麼心事,竟然可以在一夕之间就白发苍苍,衰老的如此不堪,我对这个突如其来的骤变感到震惊与感伤,溃堤的眼泪如冬雪般漫天而降。此时,满脸愁容的我不禁想要问,到底我这一生一世的痴痴等待,是蹉跎了你年轻的岁月,还是反而担误到我自己的年华。在这红尘俗世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日子里,有些人选择继续沉沦在如醇酒般微醺的岁月,日覆一日不愿醒来面对现实,但我却在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世道中,清醒而且毫无怨尤的为你精雕细琢那块
“永世爱你” 的石刻碑文。

那面被擦拭的耀眼夺目的青铜古镜,正清析的照映出属於你年少时那单纯、无邪的稚脸,我至今依然还记得你当时扎马尾的青涩模样。如果时空可以倒转回到长安,回到城郊外那蜿蜒清澈的小溪旁,你仍旧像个孩童般那样无忧无虑的玩耍、任性与撒野;如果真的可以那样,那麼我宁愿这一生就像个没出息的醉汉,永远都不要清醒过来,沉醉在半梦半醒之间,带著宿醉的眼光遥望梦中的故乡,回到脑海里怎麼也抹不去的长安。梦中的我,将带著前世的记忆轻轻涉过蜿蜒的小溪,缓缓穿越屋前的竹林,然後推开飘著松香的房门,来到薄纱半掩的床,微笑著俯身亲吻你那张…我永世难忘的脸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30
极冻之地,雪域有女,声媚,肤白,眸似月,其发如雪...

歌词关键字注解

【狼牙月】《狼牙月》指的是月亮像狼牙的颜色一样,而不是像狼牙的形状,因为狼的牙齿虽然呈现镰刀型的勾状,但也只能算是一半的上弦月或下弦月,另一半深埋的牙根也并不是对等的镰刀型勾状,而且【狼牙色】这句形容词也很清楚的是在描绘月亮的颜色而不是形状。所以,《狼牙月》是指月亮的颜色像狼牙那样涂抹上一层略带斑驳的米黄,主要是藉由“狼牙”的意象来强调景色的萧条与苍茫。特此说明的是,《狼牙月》一词目前尚查无任何古诗词引用过,因此无法注明其原始出处,亦无法说明《狼牙月》除形容景色外,其他文字修辞上的引用实例与使用方法。也就是说,今后如有人要引用或说明《狼牙月》这句词汇时,就只有这里的解释与出处而已!【狼牙月】始见於方文山《发如雪》歌词:「狼牙月,伊人憔悴,我举杯,饮尽了风雪…」。《狼牙月》是形容月光如狼牙的颜色般,强调其景色的萧条与苍茫。

【伊人】《伊人》这句话的语汇出处最早可上朔至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诗经、秦风、蒹葭篇》里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伊人》犹言彼人,其用法主要是指那个人、或意中人,属於第三人称。在古代男女通用,现今大多专指年轻女性而言,“伊人”也就是心目中所倾心喜欢的那个女生。《伊人》这句话的另一个转借用法,则是影射为明君或贤臣,或者亦指遵循著善良风俗的布衣百姓。如晋朝陶渊明的《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诗句中的《伊人亦云逝》指的就是“居住在桃花源中的人也离开了秦国之地”。

【惹尘埃】根据《六祖坛经》所记载,禅宗五祖弘忍某日欲知门下众僧悟道的境界,叫众门徒书写偈语,自道心得,大弟子神秀率先提笔作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六祖惠能则反驳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神秀偈语的意思是,身为佛门弟子,理应洁身自爱,力抗诱惑,不能让佛法蒙羞;六祖惠能则认为佛法本来就不是什麼具象的器皿,既然一开始就什麼表象也不存在,那又那里来的空间沾惹尘埃呢?二人对禅宗佛法顿悟的境界不同,常被后世拿来引用解读对佛法参悟的程度为何!

【红颜】《红颜》是借代修辞的一种用语,主要有二种转借涵义,一是指青春、年少;另一个则专指女性、美女。李白《赠孟浩然》的诗句中:「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以及李白他另一首《长干行》里:「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红颜在这里指的是年少与青春。另外唐代白居易的《后宫词》里有:「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以及清朝吴伟业的《圆圆曲》:「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里的红颜则是指女性跟美女而言。成语《红颜薄命》语出西游记‧第七十回:「…诚然是:自古红颜多薄命,恹恹无语对东风…」意思就是自古以来美女的命运就多舛,其下场通常都不太好。

【青史】这里的“青”指的是竹简,“史”是指历史或史书。因为在还没有发明纸张的古代,一般的书籍大都使用竹简所制成。竹简也就是串起来的竹片,古人将其编联成形状像「册」字的书,是古代人用作书写的工具,亦用来记载历史,所以后世即以青史作为史书的代称。成语「名留青史」便是指在历史上留下功名,永垂不朽。另外有“汗青”一词亦指史书而言,因为竹子表面有一层竹青,含水份,不易刻字,所以古人将竹简放到火上炙烤。经火烤处理的竹简刻字方便且防虫蛀。当时人们把这火烤的程序叫做“杀青”,也叫“汗青”。所以汗青一词亦被后世引申比喻为史书。如文天祥的《过伶仃洋》里有:「…皇恐滩头说皇恐,伶仃洋里叹伶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三千】《弱水三千》原句出自《红楼梦》第九十一回:「…宝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弱水”一词始见於《尚书、禹贡》篇中:「…导弱水至於合黎。」古代用弱水来泛指险恶而遥远的河流,现今则将“弱水”引申为爱情河。“三千”则缘於佛教用语,如佛家三千大千世界,便是形容无量无边孕育生命的浩瀚宇宙。“一瓢饮”则见於《论语、雍也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其原义为「弱水有三千华里那麼长,水量虽然丰沛,但只舀取其中ㄧ瓢来喝。」现引申为,可以交往的对象虽然很多,但我却只喜欢你一个人。指一个人的感情专一。

【发如雪】《发如雪》之歌名一如“东风破”为其原创,并非抄袭自任何古典诗词或词牌名,在周杰伦《十一月的萧邦》繁体字版的歌词本中,其《发如雪》的歌名下有一行引言,原句如下:「极冻之地,雪域有女,声媚,肤白,眸似月,其发如雪;有诗叹曰:千古冬蝶,万世凄绝。」这段引言并非出自任何古史资料,实为作者为营造《发如雪》的古典气质所刻意杜撰之文言文形式的句子。《发如雪》的歌名灵感来自於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作者阅后感叹其青丝华发一夕成雪,遂得《发如雪》一词。

【邀明月】《发如雪》歌词中:「邀明月,让回忆皎洁…」与「我举杯,饮尽了风雪…」此二句借用李白的诗句《月下独酌》中:「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作者将“举杯邀明月”拆开成“举杯”与“邀明月”分别溶入歌词中使用,但仅取其诗句的流传度与熟悉感,与原句之意涵无关。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此句中的三人指的是李白、月亮、以及李白自己的影子。

【铜镜】现代人多使用水银镜面所制造的镜子来梳化妆,但在古代玻璃镜尚未问世之前,古人皆以铜锡合金的铸造法制作铜镜,待铜镜浇灌完成后,再将其镜面打磨抛光以照面,在日常生活中用来端正衣冠、整理仪容。《唐书魏徵传》中有一段跟铜镜相关的名句:「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那一年我们在长安 (歌词故事) ....

月光就像狼牙的颜色那样涂抹上一层略带斑驳的米黄,笼罩在如此的夜色下,伴随著来自蒙古高原的冷冽北风,此时此景,让浪迹天涯的游子更显现出一股悲壮跟苍茫。犹记得那年我横越狼牙色的空旷大地,一路走过我所深深眷恋与牵挂的姑娘所住的地方,在那人声杂沓、车水马龙的京城长安,她却独自在月下叹息著只有她一个人才懂的悲伤。多年后,当我与人论及这段前尘往事时,想要故做潇洒豪迈的举起手中的酒杯,却反而欷歔不已的感叹这些年来所发生的一切,最后竟妄想能一饮而尽的喝下这人世间迎面而来的种种考验与风雪。为何在这原本平淡恬静的日子里,怎麼会有人狠心刻意的去揭露关於我们前世那段未完的姻缘,从此招惹来了一段至今仍纠缠不清,也无法抚平的爱恨纠葛。
其实“缘份”这个字,那里有什麼神秘难懂的解释,如对照你我之间所发生的故事,缘份无非指的是,在前世今生的轮回中,一次又一次无止尽的相遇、热恋,然后离别。因此,你眉宇间始终有一股挥之不去的淡淡忧愁,仿佛在控诉那已经消失的青春时光是怎样也呼喊不回来。犹记得那时我曾对你说,就算那些人为所记载的历史都已灰飞烟灭,我们所处的时空也已经都沧海桑田的消失不见,但我对你那份永世不变的誓言,却会像永恒的传说故事一样,世代相传下去。
这人世间的过眼繁华就如同滔滔不绝向东奔流的江水,而我在这波涛汹涌的众多分支汇流中,却只对你涓涓细水般的体贴有著刻骨铭心的感觉,那些水量再丰沛、气势再惊人的河川江水,都不如你眼中惊鸿一瞥的那池春水;就好像在奼紫嫣红、争奇斗艳的御花园中,我只专心迷恋你所化身的那只彩蝶。
那年当你转身离开时,在香肩上飘扬起如丝绸般的华发,在月光的照耀下,竟宛如雪白的霜雪如瀑布流泄而下,在那如梦似幻的气氛中,竟然美化了我们当下那段伤痛欲绝的离别。那时在我内心虔诚为你祈祷的声音,并不奢望有谁听到;或者是要刻意去感动谁,那只不过是我在做我当下想要做的事情罢了!或许也可说是为了我自己吧!如果可以,我想邀请明月来为我的誓言做见证,证明我对你的回忆如同明月般的透明皎洁,没有丝毫的不忠跟虚伪,或许唯有如此才能衬托出我对爱情所要求的那份无暇与完美。
你原来如丝绸般为人所称羡的华发,到底是受了什麼恶毒的诅咒,或者因为有什麼心事,竟然可以在一夕之间就白发苍苍,衰老的如此不堪,我对这个突如其来的骤变感到震惊与感伤,溃堤的眼泪如冬雪般漫天而降。此时,满脸愁容的我不禁想要问,到底我这一生一世的痴痴等待,是蹉跎了你年轻的岁月,还是反而担误到我自己的年华。在这红尘俗世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日子里,有些人选择继续沉沦在如醇酒般微醺的岁月,日覆一日不愿醒来面对现实,但我却在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世道中,清醒而且毫无怨尤的为你精雕细琢那块 “永世爱你” 的石刻碑文。
那面被擦拭的耀眼夺目的青铜古镜,正清析的照映出属於你年少时那单纯、无邪的稚脸,我至今依然还记得你当时扎马尾的青涩模样。如果时空可以倒转回到长安,回到城郊外那蜿蜒清澈的小溪旁,你仍旧像个孩童般那样无忧无虑的玩耍、任性与撒野;如果真的可以那样,那麼我宁愿这一生就像个没出息的醉汉,永远都不要清醒过来,沉醉在半梦半醒之间,带著宿醉的眼光遥望梦中的故乡,回到脑海里怎麼也抹不去的长安。梦中的我,将带著前世的记忆轻轻涉过蜿蜒的小溪,缓缓穿越屋前的竹林,然后推开飘著松香的房门,来到薄纱半掩的床,微笑著俯身亲吻你那张…我永世难忘的脸庞!
参考资料:摘至 【方道‧文山流】
第2个回答  2012-11-04
伴随着来自蒙古高原的冷冽北风,月光就像狼牙的颜色那样涂抹上一层略带斑驳的米黄,笼罩在夜色下。此时此景,浪迹天涯的游子更显现出一股悲壮和苍茫。记得那年,我横越空旷大地,一路走过我所深深眷恋与牵挂的姑娘所住的地方,在那人声嘈杂,车水马龙的京城长安,她却独自在月下叹息着只有她一个人才懂的悲伤。多年后,当我与人论及这段前尘往事时,想要故做洒脱的举起手中的酒杯,却反而唏嘘这些年来所发生的一切,最后竟妄想能一饮而尽的喝下这人世间扑面而来的种种考验与风雪。为何在这原本平淡恬静的日子里,怎会有人狠心去揭露关于我们前世那段未完的姻缘,从此招惹来了一段至今仍纠缠不清,无法抚平的爱恨纠葛。

其实“缘分”这个词,哪里有什么神秘难懂的解释,如对照你我之间所发生的故事,缘分无非就是前世今生的轮回中,一次又一次无止尽的相遇、热恋,然后离别。你眉宇间始终有一股挥之不去的淡淡忧愁,仿佛在控诉那已经消失的青春时光怎么也呼喊不回来。犹记得那时我曾对你说,就算那些人为所记载的历史都已灰飞烟灭,我们所处的时空也都沧海桑田消失不见,但我对你的那份永世不变的誓言,却像永恒的传说一样,世代相传下去。

那年,当你转身离开时,香肩上飘起如丝般的华发,在月光的照耀下,竟宛如雪白的霜雪如瀑布般流泻而下,在那如梦如幻的气氛中,竟然美化了当年我们那段伤痛欲绝的离别。那时,在我心里虔诚为你祈祷的声音,并不奢望有谁能听到,或者要刻意去感动谁,那只不过是我在做我当下想要做的事情罢了……如果可以,我想邀请明月来为我的誓言来做见证,证明我对你的回忆如同明月般的透明皎洁,没有丝毫的不忠,或许只有这样,才有衬托出那份爱情的无暇与完美。

你那如丝般的华发,究竟受到什么恶毒的诅咒,竟然一夕之间就白发苍苍,衰老的如此不堪,我对这突如其来的骤变感到震惊和感伤,眼泪如冬雪般漫天而降。此时,我不禁要问,到底我这一生一世的痴痴等待,是蹉跎了你年轻的岁月,还是反而担误了我的年华。在这红尘俗世酒不醉人人自醉的世道中,清醒而无怨无悔的为你雕琢那块“永世爱你”的碑文。

那面被擦拭的耀眼夺目的青铜古镜,正清淅的照映站你年少时的单纯和无邪,我至今还记得你当时扎马尾的青涩模样。如果时空可以回到长安,回到城外那蜿蜒清澈的小溪旁,你仍像个孩子般的玩耍,任性和撒野;如果真的可以那样,那我宁愿这一生永远都不要醒来,我愿沉醉在半梦半醒之间,带着宿醉的眼光遥望梦中的故乡,回到挥之不去的长安。梦中的我,将带着前世的记忆轻轻涉过小溪,缓缓地穿过竹林,然后推开飘着松香的房门,微笑着亲吻着你那张——我永世难忘的脸庞。

歌词
曲:周杰伦
词:方文山
狼牙月 伊人憔悴
我举杯 饮尽了风雪
是谁打翻前世柜 惹尘埃是非
缘字诀 几番轮回
你锁眉 哭红颜唤不回
纵然青史已经成灰 我爱不灭
繁华如三千东流水
我只取一瓢爱了解 只恋你化身的蝶
你发如雪 凄美了离别
我焚香感动了谁
邀明月 让回忆皎洁
爱在月光下完美
你发如雪 纷飞了眼泪
我等待苍老了谁
红尘醉 微醺的岁月
我用无悔 刻永世爱你的碑

(读唱)
你发如雪 凄美了离别 我焚香感动了谁
邀明月 让回忆皎洁
爱在月光下完美
你发如雪 纷飞了眼泪
我等待苍老了谁
红尘醉 微醺的岁月
狼牙月 伊人憔悴
我举杯 饮尽了风雪
是谁打翻前世柜 惹尘埃是非
缘字诀 几番轮回
你锁眉 哭红颜唤不回
纵然青史已经成灰 我爱不灭
繁华如三千东流水
我只取一瓢爱了解 只恋你化身的蝶

你发如雪 凄美了离别

我焚香感动了谁

邀明月 让回忆皎洁

爱在月光下完美

你发如雪 纷飞了眼泪

我等待苍老了谁

红尘醉 微醺的岁月

我用无悔 刻永世爱你的碑

(读唱)你发如雪 凄美了离别 我焚香感动了谁

邀明月 让回忆皎洁

爱在月光下完美

你发如雪 纷飞了眼泪

我等待苍老了谁

红尘醉 微醺的岁月

你发如雪 凄美了离别 我焚香感动了谁

邀明月 让回忆皎洁

爱在月光下完美

你发如雪 纷飞了眼泪

我等待苍老了谁

红尘醉 微醺的岁月

我用无悔 刻永世爱你的碑

啦儿啦 啦儿啦 啦儿啦儿啦

啦儿啦 啦儿啦 啦儿啦儿啦

铜镜映无邪 扎马尾

你若撒野 今生我把酒奉陪

啦儿啦 啦儿啦 啦儿啦儿啦

啦儿啦 啦儿啦 啦儿啦儿啦

铜镜映无邪 扎马尾

你若撒野 今生我把酒奉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