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2-10-29
这一句话,在佛法里面,非常的重要。如果解释起来,也是需要很多篇幅的。
修习佛法,不仅仅是我们,诸佛也都是一样。要发愿为先。「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乃佛所发的誓愿。佛法中: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与这句一样的。我为我们说明,佛要誓愿救度一切众生。
而灭度之,就是救度他们(他们=众生)。
而后,佛又说,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就好比,一个老师,发誓要让他教的学生都考上大学。事实,考大学的努力不仅仅是老师,每一个学生非常的主要。每个学生不努力,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实际参加考试也是每一个学生。
这就好比有这样两个老师。
A老师说,所有的考生,都是我送他们考上了大学。
B老师说。这些都是学生们勤奋努力的结果。
你看看A老师,与B老师,哪个更像佛说的: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就是修习佛法的“参”。这个课题留给你慢慢“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0-29
此为金刚经里的经句:!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我皆令入无余涅盘”:“我”呀,这是释迦牟尼佛自称,说是,我呀,令这所有一切的众生都入到,无余涅盘里去。“而灭度之”:我把他们都度脱,令他们都得到无余涅盘。“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我,虽然把所有的众生,也没有数量,也没有边际,这么多的众生,我都令他们灭度。那么要往真实来说,“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实实在在的没有一个众生,是我度的。这是,众生的自性自度,并不是我把他们度的。
总的说来是:非我度众生,而是众生自度!
第3个回答 2012-10-29
就是度人出轮回的意思。出轮回的状态是寂灭,所以叫灭度。
第4个回答 2016-01-26
(四)不二法门论
西洋的科学与哲学,基于第六意识的分别,不论是思辨的、实验的,总把心和物,主观和客观,自我和宇宙,本质和现象等,截然划为二,于是有种种差别相生,缩成各种小圈子,彼此不容,斗争不止。偏于心的归宿于万能的神,提倡神权和偶像崇拜;偏于物的则纵我制物,或成为物质的奴隶,形成权力的扩张主义及享乐腐化的拜金主义。人们贪欲不止,欲望难填,斗争杀戮也不止,一片混浊和痛苦,造成世间相、众生相。
佛教的四大菩萨中,文殊菩萨是大乘空义的奠基人。他的大乘空义的特点即是不著空、不执有的“不二法门”。“不二”与“无二”,均指离空有二边的,含义相同。
姚秦鸠摩罗什翻译的《维摩诘经》,是属于般若系的大乘经典。本经既否定以“有”为“实”,又否定以“无”为真,而提倡即有即空的中道。既否定世俗的一切,又提倡以出世精神作入世事业的菩萨大行。
《维摩诘经》的《入不二法门品》在文殊师利和维摩诘居士的问答中,即提出“世间、出世间为二”,但“世间性空、即是出世间”为不二;“色、空为二”,但“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自空”为不二;“真乐泥洹,不乐生死为二”,但“如不乐泥洹,不恶生死乃无有二”;“有言、无言为二”,但“于一切法,如无所取,无所得,无思无知乃至无有语言文字,是真入不二法门”。这些体现了文殊菩萨最高的智慧境界,故文殊菩萨以大智慧为殊胜功德,智慧即是产生诸佛果之母。
中国佛学各宗的教义中,如天台宗的“一心三观”,“三谛圆融”;唯识法相宗的“五位唯识”,“性相不二”;华严宗的“无尽法界”,“理事不二”;净土宗的“一清净句摄十六种庄严”,“依正不二”及“修证不二”;密宗的“六大即法身,法身即六大”等,都是不二法门的发挥。
“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轮”,以及“芥子纳须弥,须弥纳芥子”,既有微观世界,又有宏观世界,微观与宏观,都是密切相连,不可分割。
《华严经》以帝释的因陀罗网比喻无尽法界,网中的一个宝珠可以反映出其他所有的宝珠。世界上每个物体也是这样,它不仅是自身,而且也包含着其他所有物体。在本质上,空间和时间的动态上,都是相互联系和渗透的。因缘生法,即是如此。
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观察者与被观察现象是不可分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的著名诗句:“从一粒沙看整个世界,从一朵野花看整个天。用手掌把握无限,在一刻中把握永恒。”
这两位学者的语言,即有类似“不二法门”的整体观思想,他们可说具有慧根。但在西方这类聪明的人毕竟太少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