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以后收红薯”,收获红薯有何说道呢?

如题所述

“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以后收红薯”,这是一句讲述三种农作物收获时间的农谚。农村里,像这一类的农谚说法很多,农谚当中也包含着一辈辈的老农们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总结和凝练出来的实践经验。经验是用来汲取和借鉴的,但却不是也不应该是用来被生搬硬套的。所谓世易时移,地方不同,环境条件不同,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必要的妥协和变通,有时候也是相当重要的。

我们还是用“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以后收红薯”这句农谚来说,其中的红薯就不一定非要等到节气进入寒露以后再收获。

红薯这种农作物本身喜温怕冷,扦插栽秧时5——10厘米的地温在10℃左右时,扦插后的薯秧不发根,气温达到15℃扦插的红薯才会发根,17——18℃扦插后的红薯发根正常。红薯蔓叶生长最适温度21—26℃,低于15℃生长停止,高于38℃生长受到抑制。薯块膨大生长,要求最低温度16——18℃,最适温度22——25℃。气温25——28℃时,红薯的茎叶生长快。气温30℃以上时,红薯茎叶生长更快,但薯块膨大慢。气温上升到38℃以上时,红薯植株的呼吸消耗多,茎叶生长变慢。但反过来,气温下降到20℃以下时,红薯的茎叶生长也快,15℃时红薯停止生长,气温降到10℃以下红薯可能遭受冷害,收获后不宜贮藏。

根据上述红薯生长的规律,准备窖藏的红薯应该选择在环境气温下降到15℃时开始收获,在环境气温下降到10℃以前,一般环境温度12℃时收获完毕。当天收获的红薯,应当当天入窖。以气温作为红薯收获时间选择的,华北地区的薯农最好在霜降之前将田里的红薯收获完毕。但这也只是一个日期方面的参考标准,一切还是要以具体的气温变化为准。

作为种植红薯的薯农,一定要知道,寒露节气是不少地区气候变化上的一段转折时间。往往是一场冷风冷雨过后,日平均气温就可能下降8℃——10℃。红薯收获必须考虑到这种突发天气状况,提前有所预防,不能临时抱佛脚。而节气一旦进入寒露,西北部分地区以及东北中北部的平均温度往往会下降到8℃以下。东北南部、华北和黄淮的气温也会下降到8——16℃之间,既使没有走出夏季的江淮和江南各地,一般气温也不会超过15——20℃之间,而青海省的部分高原地区,其平均温度甚至已经降到了0℃以下了。不同的地方气温条件和气温变化的时间不尽相同,红薯收获的具体时间也需要灵活掌握。哪怕是节气并没有进入寒露,考虑地方实际和特殊天气状况,红薯该提前收获也不能推迟。

不同用途的红薯在收获时间的掌握上也是应当各有侧重的。准备做薯干和淀粉加工使用的红薯,应当考虑在淀粉积累充足后适期收获。早收获,署块膨大时间变短,养分积累的时间自然也相应就短,红薯署块的产量和最终的淀粉产量都会相对降低。但如果是收获过晚的话,红薯薯块内部所含的淀粉也会发生水解,转换成糖和水分,收获加工后依然会降低淀粉产量。而要是准备作为鲜食出售的红薯就应当考虑价格和效益,在市价高、效益好的早期收获,不能一味地死抠传统的时间和温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4
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以后收红薯”,这是一句讲述三种农作物收获时间的农谚,在寒露时间以后要收红薯。红薯比较怕冻,所以一定要在变冷之前把它收获储藏起来。
第2个回答  2021-03-23
这句话大概意思就是孩子们挖红薯,感受“二十四节气”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体验收获的喜悦和劳动的艰辛与幸福。
第3个回答  2021-03-12
在寒露时间以后要收红薯。红薯比较怕冷,所以一定要在变冷之前把它收获储藏起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