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人为何选择扶持清朝而不是太平天国呢?

如题所述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英、法、美等国驻华公使,纷纷到天京探听虚实,太平天国在与之打交道的过程中,一度对同拜上帝的“洋兄弟”心存好感。

但是,太平天国仍以“天朝大国”自居,以“番”来看待世界列强。

洪秀全还打算待天下平定后,可以准许万国通商,但要严格禁止输入鸦片,而且不承认清朝与列强的不平等条约。

太平天国前期,英、法、美等国公使曾先后到访天京。

1853年4月22日,英国公使文翰乘“神使”号兵舰从上海出发,沿长江驶向天京,沿途在镇江、天京江面均遭到太平军炮击。

不久,他们驶抵天京,文翰派翻译官密迪乐登岸,请求会见太平天国最高首领。

    事实上,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前期,洋人处于坐山观虎斗的有利地位,他们既不支持清朝,也不特别支持太平天国,仅仅是想通过与太平天国做生意,来获取各种利益

太平天国攻克了清朝政府的江南重镇南京,并且在这里建都,把南京改为“天京”。

事实上,天京政权在对外政策上,开始是比较开放的。甚至可以说,这个政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开放性的政权。

太平天国主动扬弃跪礼,礼让外宾,洪秀全还主张,太平天国要与世界各国平等通商,事实上洋人也观察了很长一段时间,奉行坐山观虎斗的接触战略

太平天国的对外交往大体上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杨秀清时代。

那时,太平天国的外交政策也带上了些许杨秀清本人的性格特点。

杨秀清虽然战斗力奇强,拥有极高的“战商”。

但无奈其情商太低,他一向自视甚高,很少将谁放在眼里。这也就致使他的外交风格与清朝基本一致,仍然骄傲地以泱泱大国自居,称外国人为“蛮夷”。

1854年6月,英国领事官员麦华佗等人访问天京,杨秀清将外国人的这种友好行为曲解为“千里来朝”。

居然按照老黄历,要求前来的外国使节进贡,这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让前来的西方列强颇为难堪。

比如,英国两任驻华公使文翰与包令、法公使布尔布隆、美公使麦莲等于1853—1854年先后访问了天京、镇江,分别由北王韦昌辉,东王杨秀清、指挥罗大纲等予以接见。

他们根据太平天国答复英国三十一条和责问五十条诰谕,洪秀全赐西洋番弟诏等文件精神,表述了太平天国的外交政策。

总而言之,有以下几点:天王受命为“万国之真主,要求“洋兄弟”“来亨来王,臣服天朝。天下本一家,四海皆兄弟。

出入城门,均不禁阻,以顺天意,尔头人及众兄弟可随意来天京,或效力,或通商。不限制商业之交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9
因为当时的大清朝毕竟是正统出身。而且也还有一定的权利,太平天国的军队只是自己组建起来的队伍,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只能支持大清。
第2个回答  2020-11-19
当然是因为当时的清朝比较腐朽,扶持他能够更好的掠夺清朝,而不是朝气勃勃的太平天国。
第3个回答  2020-11-15
清朝更好掌控,并且天平天国毕竟属于农民起义不一定能够长久所以选择了清政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