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

如题所述

(1)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香蕉病虫害,宜使用植物源杀虫剂、微生物源杀虫杀菌剂、昆虫生长调节剂、矿物源杀虫杀菌剂以及低毒、低残留农药。

(2)不使用未经许可生产的农药及禁用农药。不应使用未经国家有关部门登记和许可的农药;不使用剧毒、高毒和高残留或具有“三致”的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

(3)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农药使用准则。参照GB4285、GB/T8321中有关的农药使用准则和规定,严格掌握施用剂量、每季使用次数、施药方法和安全间隔期。对标准中未规定的农药,应严格按照该农药说明书中的规定进行使用。不得随意加大剂量和浓度。对限制使用的中等毒性农药,应针对不同病虫害防治对象,使用其浓度允许范围中的下限。

(4)注意交替使用农药。在香蕉生产中,提倡将不同类型农药交替使用,以防止病原体和害虫产生抗药性。

(5)不断提高施药技术。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不同农药的持效期,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最佳防治时期和高效施药技术,达到最佳效果。同时了解农药毒性,使用选择性农药,减少对人、畜、天敌的毒害,以及对产品和环境的污染。

(6)严格掌握用药安全间隔期。对限制使用的农药,其最后一次用药至香蕉采收的间隔期,应在其有效期后的10天以上;允许使用的农药,其最后一次用药至采收的间隔期,应在20天以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07
(一)生态原则
病虫害综合治理从园林生态系的总体出发,根据病虫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全面
分析各个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全面考虑生态平衡及防治效果之间的关系,综合解决病虫危害问题。
(二)控制原则
在综合治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如气候、天敌等)的作用,预防病虫的发生,将病虫害的危害控制在经济损失水平之下,不要求完全彻底地消灭病虫。
(三)综合原则
在实施综合治理时,要协调运用多种防治措施,做到以植物检疫为前提、以园林技术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主导、以化学防治为重点、以物理机械防治为辅助,以便有效地控制病虫的危害。
(四)客观原则
在进行病虫害综合治理时,要考虑当时、当地的客观条件,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如喷雾、喷粉、熏烟等,避免盲目操作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五)效益原则
进行综合治理,目标是实现“三大效益”,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进行病虫害综合治理的目标是以最少的人力、物力投入,控制病虫的危害,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所采用措施必须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避免破坏生态平衡及造成环境污染;所采用的防治措施必须符合社会公德及伦理道德,避免对人、畜的健康造成损害。
(1)制定农作物病虫害发展方案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防治病虫害要保证服务服从于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目标。
(2)从农业生态学的观点出发,全面考虑农业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从实际出发,目的明确,内容丰富,语言简明、流畅。量力而行,有可操作性。
(4)因地制宜地体现将主要害虫的种群和病害的发生危害程度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
(5)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系统中各种自然因素的调节作用,因地制宜地将各种防治措施,如植物检疫、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纳入当地农作物生产技术措施体系中,以获得最高的产量、最好的产品质量、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采取生态防控、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以种植抗病品种和健身栽培为基础,科学防控是关键。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应遵循如下原则:
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治早、治小、治了”;2、能用农业措施防治的,不用化学防治;3、能用生物农药的,不用化学农药;4、能用低度农药的,不用高度农药;5、循环交替用药,防止产生抗性;搞好预测预报,及时发现病虫害。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7-29
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以构建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置机制培训对基层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户培训突发性病虫害识别、发生规律、调查技术、防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