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拉强度单位

如题所述

抗拉强度单位:MPa

试样在拉伸过程中,材料经过屈服阶段后进入强化阶段后随着横向截面尺寸明显缩小在拉断时所承受的最大力(Fb),除以试样原横截面积(So)所得的应力(σ),称为抗拉强度或者强度极限(σb),单位为N/  (MPa)。它表示金属材料在拉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最大能力。计算公式为:

σ=Fb/So

式中:Fb--试样拉断时所承受的最大力,N(牛顿); So--试样原始横截面积,mm²。

抗拉强度即表征材料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抗力,拉伸试样在承受最大拉应力之前,变形是均匀一致的,但超出之后,金属开始出现缩颈现象,即产生集中变形。

对于没有(或很小)均匀塑性变形的脆性材料,它反映了材料的断裂抗力。符号为Rm(GB/T 228-1987旧国标规定抗拉强度符号为σb),单位为MPa。

膜材在纯拉伸力的作用下,不致断裂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与受拉伸膜材宽度的比值,通常用N/3cm来表示。它分为经向和纬向抗拉强度。

经向抗拉强度:沿膜材经线方向拉伸时的抗拉强度。

纬向抗拉强度:沿膜材纬线方向拉伸时的抗拉强度。

对于水泥土抗拉强度研究,目前文献成果还很少,原因在于研究手段不足。为了获得水泥土更精准的直接抗拉强度及其变化规律,课题组自行设计了水泥土单轴拉伸仪,对黄土拌合的水泥土,进行了不同水泥掺量和龄期的单轴直接抗拉强度试验研究。结论如下:

1.在水泥土干密度、水泥掺量保持一定的条件下,单轴拉伸强度和极限应变随龄期延长而增长,增长弧度逐渐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

2.在水泥土龄期一定条件下,单轴拉伸强度和极限应变随水泥掺量增加而增大,水泥掺量增大到10%左右,水泥土内部出现连续水泥网纹结构,单轴拉伸强度出现跳跃性增长。

3.不同情况的水泥土拉伸试样,破坏时的极限应力和应变较素土都显著增强,属脆性断裂拉伸破坏,水泥在水泥土固化过程中的作用犹如沉积岩中的胶结物作用,在土中加入水泥形成水泥土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硅质胶结的人工快速造岩过程。

扩展资料:

σb标志韧性金属材料的实际承载能力,但这种承载能力仅限于光滑试样单向拉伸的受载条件,而且韧性材料的σb不能作为设计参数,因为σb对应的应变远非实际使用中所要达到的。

如果材料承受复杂的应力状态,则σb就不代表材料的实际有用强度。由于σb代表实际机件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最大承载能力,且σb易于测定,重现性好,所以是工程上金属材料的重要力学性能标志之一,广泛用作产品规格说明或质量控制指标。

对脆性金属材料而言,一旦拉伸力达到最大值,材料便迅速断裂了,所以σb就是脆性材料的断裂强度,用于产品设计,其许用应力便以σb为判据。

σ的高低取决于屈服强度和应变硬化指数。在屈服强度一定时,应变硬化指数越大,σb也越高。

抗拉强度σb与布氏硬度HBW、疲劳极限  之间有一定的经验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2

抗拉强度单位是MPa。

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是金属由均匀形塑性变向局部集中塑性变形过渡的临界值,也是金属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最大承载能力。

抗拉强度即表征材料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抗力,拉伸试样在承受最大拉应力之前,变形是均匀一致的,但超出之后,金属开始出现缩颈现象,即产生集中变形。

对于没有(或很小)均匀塑性变形的脆性材料,它反映了材料的断裂抗力。符号为Rm(GB/T 228-1987旧国标规定抗拉强度符号为σb)。

扩展资料:

一、定义符号

试样在拉伸过程中,材料经过屈服阶段后进入强化阶段后随着横向截面尺寸明显缩小在拉断时所承受的最大力(Fb),除以试样原横截面积(So)所得的应力(σ),称为抗拉强度或者强度极限(σb),单位为N/  (MPa)。

它表示金属材料在拉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最大能力。计算公式为:σ=Fb/So

式中:Fb--试样拉断时所承受的最大力,N(牛顿); So--试样原始横截面积,mm²。

抗拉强度( Rm)指材料在拉断前承受最大应力值。当钢材屈服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内部晶粒重新排列,其抵抗变形能力又重新提高,此时变形虽然发展很快,但却只能随着应力的提高而提高,直至应力达最大值。

此后,钢材抵抗变形的能力明显降低,并在最薄弱处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此处试件截面迅速缩小,出现颈缩现象,直至断裂破坏。钢材受拉断裂前的最大应力值称为强度极限或抗拉强度。

单位:N/  (单位面积承受的公斤力)

国内测量抗拉强度比较普遍的方法是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等来进行材料抗拉/压强度的测定。

对于脆性材料和不成形颈缩的塑性材料,其拉伸最高载荷就是断裂载荷,因此,其抗拉强度也代表断裂抗力。对于形成颈缩的塑性材料,其抗拉强度代表产生最大均匀变形的抗力,也表示材料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极限承载能力。

对于钢丝绳等零件来说,抗拉强度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性能指标。抗拉强度很容易测定,而且重现性好,与其他力学性能指标如疲劳极限和硬度等存在一定关系,因此,也作为材料的常规力学性能指标之一用于评价产品质量和工艺规范等。

二、抗拉强度的实际意义

1、σb标志韧性金属材料的实际承载能力,但这种承载能力仅限于光滑试样单向拉伸的受载条件,而且韧性材料的σb不能作为设计参数,因为σb对应的应变远非实际使用中所要达到的。

如果材料承受复杂的应力状态,则σb就不代表材料的实际有用强度。由于σb代表实际机件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最大承载能力,且σb易于测定,重现性好,所以是工程上金属材料的重要力学性能标志之一,广泛用作产品规格说明或质量控制指标。

2、对脆性金属材料而言,一旦拉伸力达到最大值,材料便迅速断裂了,所以σb就是脆性材料的断裂强度,用于产品设计,其许用应力便以σb为判据。

3、σ的高低取决于屈服强度和应变硬化指数。在屈服强度一定时,应变硬化指数越大,σb也越高。

4、抗拉强度σb与布氏硬度HBW、疲劳极限  之间有一定的经验关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抗拉强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6-05
抗拉强度单位:MPa或N/cm2
抗拉强度就是试样拉断前承受的最大标称拉应力。是金属由均匀塑性变形向局部集中塑性变形过渡的临界值,也是金属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最大承载能力。对于塑性材料,它表征材料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抗力,拉伸试样在承受最大拉应力之前,变形是均匀一致的,但超出之后,金属开始出现缩颈现象,即产生集中变形;对于没有(或很小)均匀塑性变形的脆性材料,它反映了材料的断裂抗力。符号为Rm,单位为MPa。
试样在拉伸过程中,材料经过屈服阶段后进入强化阶段后随着横向截面尺寸明显缩小在拉断时所承受的最大力(Fb),除以试样原横截面积(So)所得的应力(σ),称为抗拉强度或者强度极限(σb),单位为N/mm2(MPa)。它表示金属材料在拉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最大能力。
计算公式为:
σ=Fb/So
式中:Fb--试样拉断时所承受的最大力,N(牛顿); So--试样原始横截面积,mm²。
抗拉强度( Rm)指材料在拉断前承受最大应力值。当钢材屈服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内部晶粒重新排列,其抵抗变形能力又重新提高,此时变形虽然发展很快,但却只能随着应力的提高而提高,直至应力达最大值。此后,钢材抵抗变形的能力明显降低,并在最薄弱处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此处试件截面迅速缩小,出现颈缩现象,直至断裂破坏。钢材受拉断裂前的最大应力值称为强度极限或抗拉强度。
单位:N/cm2(单位面积承受的公斤力)
国内测量抗拉强度比较普遍的方法是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等来进行材料抗拉/压强度的测定。
第3个回答  2012-08-01
Mpa 或者是N/mm2都是考虑强度的单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11-1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