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yín zhú tǔ qīng yān ,jīn zūn duì qǐ yàn。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lí táng sī qín sè ,bié lù rào shān chuān。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míng yuè xuán gāo shù ,zhǎng hé méi xiǎo tiān 。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yōu yōu luò yáng dào ,cǐ huì zài hé nián 。
译文如下:
银烛吐着缕缕青烟,金杯对着盛筵美宴。
离堂上思念朋友情,分别后山川路途远。
明月隐蔽高树之后,银河消失曙色里面。
前往洛阳道路漫长,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扩展资料:
这首诗虽写眼前景,心中情,却有所继承和借鉴。有人指出,此诗“从小谢《离夜》一首脱化来”。《离夜》即谢朓《离夜同江丞王常侍作》,也是写一次夜宴。两相比较可知,陈诗在章法、用语等方面都明显受了谢诗影响。
但陈子昂并没有简单地模拟前人,而是有所创新。谢诗较直露和简洁,陈诗则婉转而细腻,在结构上更善于回环曲折地精心布局,情和景的安排上,先以秾丽之笔铺写宴会之盛,次以婉曲之调传达离别之愁,再以宏大的时空背景烘托出宴会之久与友谊之长,最后以展望征途来结束全篇,层次分明。
本诗语言畅达优美,除了开头一联因场面描写之需而适当选用华丽辞藻外,其余用语都不加藻饰,平淡自然。他所追求的乃是整首诗的深厚和雅。
清人纪昀说得好:“此种诗当于神骨气脉之间得其雄厚之味,若逐句拆开,即不得其佳处。如但摹其声调,亦落空腔”。全诗通篇情景合一,从优美的意象描写中自然地流露感情,胜于一般的离别之作。
作者简介
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任侠。举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
后世因称陈拾遗。敢于陈述时弊。曾随武攸宜征契丹。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传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夜别友人
《春夜别友人》是唐代诗人陈子昂所作,全诗及注音如下:
春夜别友人 chūn yè bié yǒu rén
陈子昂 chén zǐ áng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yín zhú tǔ qīng yān ,jīn zūn duì qǐ yàn。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lí táng sī qín sè ,bié lù rào shān chuān。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míng yuè xuán gāo shù ,zhǎng hé méi xiǎo tiān 。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yōu yōu luò yáng dào ,cǐ huì zài hé nián 。
全诗白话文意思是: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席宴。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走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公元684年(武则天光宅元年)春。时年二十六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旋即写成这首离别之作。
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
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山川”表示道路遥远,与“琴瑟”作为对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离堂”把臂,伤“琴瑟”之分离;“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这两句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唏嘘。
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承上文写把臂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这时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
结尾两句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chūn yè bié yǒu rén
春夜别友人
táng chén zǐ áng
唐 陈子昂
yín zhú tǔ qīng yān ,jīn zūn duì qǐ yàn。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lí táng sī qín sè ,bié lù rào shān chuān。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míng yuè xuán gāo shù ,zhǎng hé méi xiǎo tiān 。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yōu yōu luò yáng dào ,cǐ huì zài hé nián 。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白话译文: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席宴。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走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公元684年(武则天光宅元年)春。时年二十六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旋即写成这首离别之作。
这首诗语言畅达优美,除了开头一联因场面描写之需而适当选用华丽辞藻外,其余用语都不加藻饰,平淡自然。他所追求的乃是整首诗的深厚和雅。全诗通篇情景合一,从优美的意象描写中自然地流露感情,胜于一般的离别之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