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推荐理由

《水浒传》推荐理由

在九年义务教育的道路上,四大名著几乎是绕不过去的。对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施耐庵的《水浒传》,民间一直流传着“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的说法。那么,既然存在即是合理的,而且是流传了这么久的俗语,其道理体现在哪里呢?

少不读水浒

在笔者看来,之所以不在年少的时候读水浒,是因为很难读懂。也就是说,要想真正读懂《水浒传》,是需要时间积淀的,必须要在经历过一些事情才能明白水浒的道理。毕竟年纪小的时候,只能读到水浒里面的豪侠义气,但那不过是做人的皮毛罢了。

总的来说,水浒表面上一个黑吃黑和逼良为娼的故事,实际上更是被逼良为娼的娼又去逼迫别的良人为娼的故事。在水泊梁山的背后,布满着一步步的经营算计,一次次逢场作戏。等到经历丰富了,自然可以看出水浒中的世事变幻和人心叵测。如同古惑仔年轻的时候总感觉恶人总是长着一副凶相,要喊着打打杀杀才够霸气,而实际上,那些西装革履,讲话斯文的人才是最凶的。进一步来说,如果陪皇帝踢球的是宋江的话,谁又能保证他不是另一个高球呢?

老不看三国

至于老不看三国,那是因为《三国演义》实在是一个太过悲伤的故事,甚至可以说是一部充满绝望的小说。如同一个机关算尽的老年人,到头来却发现世事本就一场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当初说好的同生共死,但是在大哥称王称帝后,一切的关系也就不那么单纯了。最后,因为荆州的得失,三个人都直接或者间接而死掉。年轻时草船借箭、指定乾坤的诸葛亮,在晚年耗尽一生的心血,还是没有能保住蜀汉的家业。

再谈曹操,一个浪漫主义的诗人,年轻的时候希望打破沉闷的制度。尤其是期望实现自己唯才是举的主张,不惜和当时的传统士族撕破脸。在英雄暮年的时候,自己打破的格局再次愈合,地主豪强又开始掌握人才的上升通道,平民寒门再难出贵子,而这无疑是曹操死不瞑目的地方。

至于江东的孙权,一辈子除了和曹操打了赤壁之战等几场仗,其他时间全部用在了内耗上,拉拢一批,打击一批,为了不让四大家族实力过大,孙权甚至纵容自己的两个儿子争夺太子,从而在适当时机完成一场杀戮。不过,孙权苦心经营的东吴帝国还是没有维系太久。正所谓,是非转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言以蔽之,少时读水浒,会以为义气第一,砍杀随意,走向不健康的开始;老年看三国,会憾叹人生易老,岁月难回,走向不健康的结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23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是在人民群众上百年集体创作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创作出来的伟大作品;具有洗练、明快、生动、色彩浓烈、造型力强的特色。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书中共出现数百之多的人物,是世界文学史上人物最多的小说。全书在悲剧性且引人深思的氛围中结束。生动地描写了梁山起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而又转为失败的全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农民起义的规律性。所以推荐
《水浒传》。
第3个回答  2021-07-06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把农民当作主题,这不仅是当时时代特点的反映,也是社会进部的体现。
水浒中人物众多,但都各有特色,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是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赞扬之作。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第4个回答  2020-01-28
《水浒传》是一部是一部有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中国优秀长篇小说.自问世以来倍受文人的称赞,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有文人评点说;"别一部书,看过一遍既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人性格都写出来.《水浒传》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其形状,人有其声口.”《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全书巨大的历史主题,主要是通过对起义英雄的歌颂和对他们斗争的描绘中具体表现出来的.因而英雄形象塑造的成功,是作品具有光辉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在《水浒传》中,至少出现了一二十个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在人物塑造方面,最大特点是作者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扣紧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遇来刻画他们的性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