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占全国近50%
刘忠堂:前几年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占全国近50%
记者:刘老师,请您介绍一下国内大豆种植业的现状。
刘忠堂:要说谈现状呢,我就用一句话,先说一下过去,大豆原产于我们国家,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的大豆对世界的文明、文化和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一大贡献。现在,大豆已经遍布世界各地。我们国家的大豆从原来世界的第一位,从产量、面积落到了现在的第四位,而且后面有几个国家还在往前追。现在大豆主产区都在南北美洲,亚洲数量不多,欧洲更少。在国内,我们国家大豆在38年时产量就很高,出口世界各地。在50年代之前,我们也在对世界各地出口,而且它成为世界的一个紧缺物资,随着大豆在世界的流通,人们看到了大豆的高营养,高品质和对人类的好处,大豆发展得非常迅速。大豆一发展,我们的大豆就逐渐往后退了。建国以后大豆种植的最高年份是1957年,达到一亿九千万亩,后来逐渐地减少,到1961年时最低,降到一亿六百万亩。以后逐渐又有提升,也就是在一亿三四千万亩。最近一些年,2010年以后,大豆又起一个小的高潮,我们的面积发展到一亿四千五百万亩。应该说在全国各个地方都有大豆,分布在东北和西北这些北方大豆区,像长江以北黄河一带黄淮大豆区,还有南方多作的大豆区,主要产区还是在东北,在东北产量和面积最多的是黑龙江。黑龙江在前几年占全国大豆播种面积接近50%,单产50%以上,因此黑龙江对保证全国的大豆需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记者:黑龙江的粮食产量去年实现了1300亿斤,实现了“十连增”,但是和水稻、玉米相比大豆的种植面积却在下降,那么如何改善大豆这种“受虐”现象?非转基因大豆如何抵御转基因大豆的这种攻势呢?
刘忠堂:近几年来,由于国际大豆产量的增加,我们进口的增加,也由于我们种植大豆的产量和效益都比较低,所以大豆面积这四五年来是直线地减少,如我们黑龙江,2009年是5980万亩,到了2013年剩3890万亩,减少了两千多万亩,减少了43%多,是逐年在下降,这样一个趋势,还有继续下降的可能。主要原因就是种豆效益低,农民收益少,种大豆和种玉米、种水稻的效益笼统上是1:2:3。如果加上地租,这个比例数又大大地拉大,地租一公顷就6000元。由于种植大豆的效益低,所以农民就改种大豆为玉米,能开水田的都种水稻。当然我就想,我们国家,我们省里搞千亿斤粮食工程是非常对的。因为中国就要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19%的人民,所以吃饭还是第一的。饥饿仍然是现代社会四大危机之一,这个决策很正确,是一个战略性的调整。保证大豆的面积,保证十三亿五千万人的餐桌安全,使我们保证生活不受干扰。使社会稳定,企业能够发展,区域经济能够得到发展。所以大豆呢,我们国家和我们省都要维持一定的面积。接近20%的供给量我们一定得保住,我们黑龙江省有这个责任,也是对全国负责。我们不能没有大豆,但是不能靠扩大面积来争取大豆的产量,靠什么呢?靠提高单产,靠搞特色的大豆来提高效益,来使大豆稳定起来,这也是对夏作非常有好处的,它可以使土壤更加肥沃,轮作以后其他产量总体上的提高,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这是一个生态的,与环境友好的,所以大豆不能缺少。
这是省里农业发展的一个综合平衡问题,如何保持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的平衡发展。因为大豆的产业链条长,它既是解决就业又是满足人民生活,同时又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的一个重要产业。所以对大豆我们还是要重视,不能虐待它,我们现在对大豆的种植还是有“虐待”的现象。比如施肥,我国的化肥施用量占世界的30%,特别是氮肥的使用,到土壤里形成的亚硝酸、亚硝酸盐污染土壤是十分严重的。我们哪里不施氮肥都不行,而且这种灭源污染十分严重,污染了土壤,污染了空气,污染了水源,污染了河流,接着呢养殖业、人的饮用水都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现在就讲轻简化技术,能够减少对这些肥料的施用,而且能够提高产量。
连接:
http://hlj.sina.com.cn/news/ljyw/2014-04-10/135211200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