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劝学》中需要掌握那学重点内容?

如题所述

《劝学》文中重要文言知识
1.字词解释
(1)古今异义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②声非加疾也
③假舆马者           ④蟹六跪而二螯
⑤金就砺则利          ⑥用心一也
⑦下饮黄泉 ⑧ 蚓无爪牙之利
(2)通假字(5个)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
(3)词类活用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②名词作状语: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③名词用作动词: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④形容词用动词: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⑤数词用形容词:用心一也
2。特殊句式
A、介词结构后置:
①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②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判断句
①青,取之于蓝。 ②冰,水为之。 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⑤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固定格式
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下文“无以成江海”中“无以”同此)
D.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
于 (1)介词,从。 青,取之于蓝。
(2)介词,比。苛政猛于虎也。/ 而青于蓝。
(3)介词,向。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者 (1)特殊指示代词,组成名词性结构,表示“……的人或事物”。
假舟揖者,非能水也。
(2)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的原因。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而 (1)连词:并列关系。 知明而行无过矣。 蟹六跪而二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2)连词:修饰关系。 吾尝终日而思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3)连词:转折关系。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连词:顺接关系。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连词:因果关系。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三,课文重要内容归纳
(1)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中心论点包括哪几方面意思?
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这个论点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因为学习意义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二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学习。
(2)课文有哪几个分论点?
三个分论点。一、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二、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三、学习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3)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青”“冰”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轮”“木” “金”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这五个比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错。
(4)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是论述什么观点的?
这个比喻是论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个观点的,强调了学习的作用。
(5)“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中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这就强调了“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外界条件。这就与文章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丝丝相扣,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
(6)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
可分为三层。第一层论述学习要积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第二层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设喻论述的。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四,本文结构
第一段: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提高自己:(两喻)
第二段:学习的重要性:(五喻) 正面设喻 改变自己:(三喻)

第三段: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五喻) 反面设喻
积累(四喻)
第四段:学习的方法、态度(十喻) 坚持(四喻) 对比设喻 专心(两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22
一、文言实词
1、“劝学”的“劝”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中的“中”、“以为”、“輮”、“曲”、“然”。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的“就”、“博学”、“参省”。
4、“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中的“跂”。
5、“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中的“疾”、“彰”。
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中的“假”、“水”、“绝”、“生”。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的“跬步”、“无以”。
8、“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中的“黄泉”、“用”、“一”。
9、“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中的“寄托”。
二、文言虚词
1、“而”的各种用法。
2、“乎”相当于介词“于”的用法。
三、文言句式
1、“于”字为标志的状语后置:青于蓝。
2、省略句:輮以为轮。
2、“之”字作标志的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