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如题所述

冬至节-------以农历廿四节气中的\"冬至\"为节日。文昌、琼海等东部地区,此日除在家祭祖外,
宗教信仰--------海南汉族居民有少数人信仰天主教、基督教。佛教在民间有一定影响,但佛教僧尼....
土地公诞辰--------农历二月初二日,主要流行于海南岛西部地区。当日以农村(坊)为单位祭祀...
军坡节 --------海南东北部市县民间最大规模的祭祀节日。祭祀神为南北朝时期南方女英雄洗太夫人。
梁沙婆节 -------琼山市乡村民众纪念本地梁沙婆神的节日。时间为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二日
农事分工习俗 -------海南农村一般是男人干犁耙、砍山开荒、修渠、赶车等重活,女人干插秧
种树习俗-------琼海农村在种植椰子树时,讲时令,择吉日,多迁定初一或十五之日种植,名日吉利。
插标记 -------儋州地区,农作物若被牛吃或被盗,主人以现后在田角用树枝绑上几片野菠萝叶
饮食习俗 -------海南岛四面环海,中部高山,海鲜、野味、禽畜和果品等十分丰富。
建新宅习俗----- 农村住宅一般是土木结构,正屋\"一\"字3间,中间为厅,左右为房。
生育习俗 -------新媳妇临产前,娘家要备好婴儿衣帽、鞋袜等,并请接生婆去看望女儿
寿庆习俗 -------海南岛汉族地区老人普遍从61岁开始,每10年为大寿。
婚嫁习俗-------汉区婚姻习俗一般有提亲、订婚、行聘、结婚4个程序。
再婚习俗-------男方丧偶,历来可以再婚。如青年丧偶,未有子女,再婚时不举行仪式
童养媳-------经父母作主,送未到婚嫁年龄的女儿给富裕人家作童养媳,男家给女家钱物。
丧葬习俗-------病人弥留之际,儿女为其备棺备寿衣,临终时为死者剃头、洗浴、穿寿衣鞋等
舞龙舞狮-------海南汉族地区元宵节及盛大庆典都有舞龙舞狮活动。所舞的\"龙\"多由民间艺人制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0
海南的汉族人较多..
基本就和大陆没什么不同
有点像广东人
民族风俗
  海南省的居民,分属于汉、黎、苗、回、藏、彝、壮、满、侗、瑶、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鲜、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锡伯、门巴、纳西、仫佬、哈萨克、鄂伦春等30多个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与苗族的生活习俗。
据历史记载,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
早在远古时代,黎族同胞就在这块土地上刀耕火种,民族风情质朴、敦厚,长久以来就以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绚丽的织锦工艺著称于世。黎族同胞主要聚居在五指山区地势较平的山麓或临河的盆地,村寨大小不等,错落有致。低矮的茅草房掩映在严严实实的椰子树与槟椰树间,树的空隙间用竹篱笆围成小块菜地,各色蔬菜娇嫩欲滴。清澈的小溪淙淙流过房前,让人有“走进山间别墅”的感觉。槟椰是黎胞走亲访友的贵重礼物,以数目多少表示情意厚薄。
特色活动
海南民俗节庆活动:
海南省的居民包括汉、黎、苗、回、彝、侗、瑶等30多个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的生活习俗。
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他们世代聚居在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区及西南部,现有人口130余万。黎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黎语支,文化特征与我国南方的壮族和布依族有着密切的渊源。黎族又分杞、孝、润、赛和美孚五个支族。
黎族村落多位于山谷坡地或山间盆地之中,村寨周围长有茂密的树木或刺竹。黎族传统住宅以茅舍为屋,称为“船形茅草屋”,传说黎族的祖先是乘船渡海而来的,所以住船形屋被作为传统保留了下来。黎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喜庆佳节,黎族男女要相互对歌或载歌载舞通宵达旦。每年农历“三月三”是黎族的传统节日,黎族人民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
黎族人很早就掌握了纺织技术。元代女纺织家黄道婆就是从黎族人那里学到了先进的棉纺技术。黎族人织的黎锦一般以黑、棕为基本色调,青、红、白、蓝、黄等色相间,花纹图案有人物、动物、植物、山水和吉祥物等等。黎族的传统服饰为男子缠红色或黑色头巾,上衣开襟,布巾缚腰;妇女的服饰各支系不同,但筒裙是她们共同的服饰。
海南岛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衍生了许多独特的民间节庆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琼山市将举行一年一度风情独具的换花节。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九,琼山市新坡镇和全省不少地方,举行一次为期四天的“军坡节”。这是纪念冼夫人而举行的民间奉祀活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欢度“三月三”的习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农历“三月三”期间)均举行海南国际椰子节,它是融旅游、文化、民俗、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文化节庆活动。
每年中秋为儋州民间歌节。歌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儋州山歌、调声对歌比赛和“赏月”等项目。每年十一月下旬举办的“海南欢乐节”。
第2个回答  2018-01-04
冬至节-------以农历廿四节气中的\"冬至\"为节日。文昌、琼海等东部地区,此日除在家祭祖外,
宗教信仰--------海南汉族居民有少数人信仰天主教、基督教。佛教在民间有一定影响,但佛教僧尼....
土地公诞辰--------农历二月初二日,主要流行于海南岛西部地区。当日以农村(坊)为单位祭祀...
军坡节 --------海南东北部市县民间最大规模的祭祀节日。祭祀神为南北朝时期南方女英雄洗太夫人。
梁沙婆节 -------琼山市乡村民众纪念本地梁沙婆神的节日。时间为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二日
农事分工习俗 -------海南农村一般是男人干犁耙、砍山开荒、修渠、赶车等重活,女人干插秧
种树习俗-------琼海农村在种植椰子树时,讲时令,择吉日,多迁定初一或十五之日种植,名日吉利。
插标记 -------儋州地区,农作物若被牛吃或被盗,主人以现后在田角用树枝绑上几片野菠萝叶
饮食习俗 -------海南岛四面环海,中部高山,海鲜、野味、禽畜和果品等十分丰富。
建新宅习俗----- 农村住宅一般是土木结构,正屋\"一\"字3间,中间为厅,左右为房。
生育习俗 -------新媳妇临产前,娘家要备好婴儿衣帽、鞋袜等,并请接生婆去看望女儿
寿庆习俗 -------海南岛汉族地区老人普遍从61岁开始,每10年为大寿。
婚嫁习俗-------汉区婚姻习俗一般有提亲、订婚、行聘、结婚4个程序。
再婚习俗-------男方丧偶,历来可以再婚。如青年丧偶,未有子女,再婚时不举行仪式
童养媳-------经父母作主,送未到婚嫁年龄的女儿给富裕人家作童养媳,男家给女家钱物。
丧葬习俗-------病人弥留之际,儿女为其备棺备寿衣,临终时为死者剃头、洗浴、穿寿衣鞋等
舞龙舞狮-------海南汉族地区元宵节及盛大庆典都有舞龙舞狮活动。所舞的\"龙\"多由民间艺人制作。
第3个回答  2018-02-22
123
第4个回答  2012-11-13
海南黎族有纹面习俗。农历三月三日,是海南黎族的盛大传统节日。每年的这一天,黎族男女盛装打扮,成群结队赶往活动地点,以山峦对歌形式相邀自己的意中人,然后携手并肩双双散入丛林翠竹或小洞河边,互诉衷情,夜幕降落,情歌轻唱,对对情人沉醉在幸福之中。破晓,双方互赠定情信物,相约明年再会。
在黎族文化里,纹面习俗和三月三的起源有着美丽的传说。 就像世界各地民族传说都有大洪水一样,关于黎族三月三起源的传说里也有大洪水。传说远古洪荒时期,世代居住在昌化江畔的黎族遭受了一次特大洪灾,洪水淹没人间,只剩下天妃和观音兄妹俩人,他们抱住葫芦随波漂泊到昌化江畔的燕窝岭下,被大树卡住才活下来。 洪水退后,兄妹俩分头出去寻找亲人,约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到燕窝岭相会。他们走遍天涯海角,皆寻不见人影。年复一年,眼看两人快要衰老,为使黎人不致灭种,妹妹拿定主意,在脸上刺上花纹,使哥哥认不出自己。于是翌年三月三日,他俩就在燕窝岭下结为夫妻,生男育女,繁衍后代。从此,每年“三月三”,观音和天妃便带子孙们欢歌载舞,欣欢喜庆。后来,天妃和观音死在山洞里,化成观音石,黎族后人为纪念他俩,将石洞定为娘母洞,每逢三月三日,黎家男女老少,携粮带糖,从四面八方赶到娘母洞前,对歌、跳舞、射箭以纪念。这就是黎族“三月三”节和纹面习俗的来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