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人顺家顺前程顺,福多财多喜事多。行书写法

如题所述

写法如下: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丝连。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

学习行书要注意把握几个要点:

一、摆脱楷书的法则

练习楷书时,我给大家讲的是起笔藏锋,转折处要有提按的变化,钩的笔画要先顿笔再挑出等等,这些要领在写行书时要尽量摆脱和忘记。

打个比方,如果把楷书比作武术套路的话,那么行书就是散打,不能每一招一式都从头开始,讲究的是流畅。硬笔行书主张书写流畅,字形大致上合乎规范,这就是好的行书。

二、认真的临摹

要学好行书,还要经过一段专门的临摩训练,以掌握它的笔法和结字的规律。在临摹时,要给自己找一本好的字帖,赵孟頫的胆巴碑就是很好的字帖,可以练毛笔字,也可以缩小复印了练硬笔书法,硬笔书法家卢中南、丁永康、吴玉生等人的字帖都可以临写。

练习毛笔字的同时练习硬笔字,对学习书法的好处是非常大的,可以互补。毛笔字是精雕细刻,硬笔字是反复琢磨,从大到小,再从小到大,非常有益于加强对书法学习的理解。

三、读帖

练习书法的途径不外乎临帖和读帖两种方法,而练习行书,读帖特别重要。我们起点书画班牌匾的书写者田惠君,是我的好朋友,爱好和我差不多。他练字的方法就是读帖,很少临帖,写起字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本来是写隶书的,但是行书也非常优秀。

学书法有从楷书入手的,也有从隶书入手的,写隶书的人容易犯得的毛病就是行书常常写不好,而田先生的行书,却是功力深厚,一派大家风范。据他自己讲,他的方法就是读帖。

四、勤于练习

练习行书在开始的时候有一个适应的阶段,在写不好的时候觉得没面子,没关系,可以在笔记本上练习,也可以在写日记的时候,练习用行书写给自己看。

熟能生巧,从一个字到一段字,从几个字、一行字到一篇字,逐渐掌握行书的规律,慢慢也就形成了属于你自己的行书风格。要善于从多方面吸取营养,名人题字,商家牌匾,学校老师甚至是同学之间,只要你认真观察,都可以找到别人写的好字,学会了,就成了你的字。

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依托汉字,又将人们对生活的体验、审美的诉求和文化的感悟融入其中,是集中透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也是直观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为了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拓展校园文化,近年来,教育部出台多项举措推进书法进校园、进课堂。2013年《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颁布,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今年4月,教育部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

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现代化课堂,其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而书法教育相关的师资、课时安排以及学习目标等问题,也引发关注和讨论。

中小学书法教育目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大力培养书法教师。为此,不少地方都在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例如,北京近年来举办各种形式的师资培训,并开设本科阶段的中小学书法教育专业。为了激发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素养,北京还发起了“书法学科百名名师”评选和培养活动。

就长期规划和远景目标来看,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如何反复磨合书法课与语文课对汉字形体的认知差异,加强汉字规范与传统书写的研究,以指导各个领域的汉字使用。

如何全面推动书法的学科研究,发掘其学理支撑和科学依据,以实现教育教学的科学化、体系化、逻辑化、步骤化……这些问题都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解决之道。

方寸汉字,蕴藏文化之深、艺术之美。推动书法进校园、进课堂,并不只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写好汉字,更是为了传承千年的书法艺术,保持下一代对汉字书写的兴趣与热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书法艺术也需要不断发扬光大。为此,中小学书法教育任重而道远。经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小学书法教育一定能够收获可喜的成果。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行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02
对联:人顺家顺前程顺,福多财多喜事多。行书写法追答

第2个回答  2016-05-0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