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法币政策的积极影响

如题所述

 积极影响
  在谈及法币改革的历史作用时,人们往往会想到国民党滥发纸币、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等。但法币改革在中国历史上却另有不容忽视的正效应。 它结束了我国货币史上千百年来极为混乱的落后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乃至促进了我国商品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从当时的效果看,法币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具体来说,   首先,它统一了全国的货币,有力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第二,由于法币与现银脱钩,中国的货币就完全摆脱了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并且由于法币与英镑挂钩,可以到世界市场去流通——这有利于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和国际收支平衡;第三,法币发行之初规定银元兑换法币一元,但实际兑换时,却是白银60%可兑100%的法币,这样,纸币的流通量就增加了,后来法币又逐次增发,这些都缓解了从前通货不足的局面,使物价开始回升,物价的回升使商业和生产变得有利可图进而刺激了商业的繁荣和工业生产的发展。诸多现象表明,法币改革后,情况一直朝着对中国经济和其他国家在华利益大有好处的方向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5-20
  一。主要内容:
  规定钞票发行权
  布告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1936年又增加了中国农民银行)三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发行的、现在正流通市面的纸币,逐渐以中央钞票换回,停止使用。
  规定法币,废除银本位制
  规定中央、中国、交通等行的钞票为法币。所谓法币,就是国家规定的一种还债工具,债权人不得拒绝收受。国内“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全数没收,以防白银偷漏。”凡银钱行号,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币生银等类者,应即兑换法币使用。
  白银收归国有
  实行白银国有,作法币准备金。布告规定:“法币准备金之保营及发行收换事宜,设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办理,以昭确实而固信用。”凡银钱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币和银类者,均必须交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如有故存隐匿,意图偷漏者,应准照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惩治。”把全部白银收归国有,作为法币的准备金。
  规定汇价
  规定法币对英镑的汇价。布告规定:“为使法币对外汇价按照目前价格稳定起见,应由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8根据中国货币近五年来对英镑的平均汇价规定,法币一元等于英镑一先令二便士半。法币本身无法定的含金量,也不能兑换银币,但还不能算一种纯纸币制度,而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因为它可以自由买卖外汇。“以外汇为本位,信用由外汇的价格决定,这是法币的买办性的基本特点。9中国的法币同英镑的汇价发生了固定的联系,说明它已被纳入英镑集团了。 消极影响
  国民党政府实施的法币改革,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客观产物。由于它是国民党政府在美英帝国主义的控制下实行的,所以一产生就打上了殖民主义的深深烙印,成了国民党政府对外投靠,对内搜刮的工具;也给了帝国主义控制中国货币权造成了机会。加上它“生不逢时”,刚刚露出头角之时,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华,造成中国经济恐慌,这就使币制改革的一点点进步性,又被急剧袭来的“通货膨胀”淹没了。然而,我们今天研究历史,应该看到,“法币政策”的直接后果不是“通货膨胀”,只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在国民党政府支配下,把它作为“通货膨胀”实行的一个可用的条件。所以,我们不能因此而全面否定这次币制改革的全部历史作用。
  积极影响
  在谈及法币改革的历史作用时,人们往往会想到国民党滥发纸币、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等。但法币改革在中国历史上却另有不容忽视的正效应。 它结束了我国货币史上千百年来极为混乱的落后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乃至促进了我国商品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从当时的效果看,法币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具体来说,   首先,它统一了全国的货币,有力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第二,由于法币与现银脱钩,中国的货币就完全摆脱了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并且由于法币与英镑挂钩,可以到世界市场去流通——这有利于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和国际收支平衡;第三,法币发行之初规定银元兑换法币一元,但实际兑换时,却是白银60%可兑100%的法币,这样,纸币的流通量就增加了,后来法币又逐次增发,这些都缓解了从前通货不足的局面,使物价开始回升,物价的回升使商业和生产变得有利可图进而刺激了商业的繁荣和工业生产的发展。诸多现象表明,法币改革后,情况一直朝着对中国经济和其他国家在华利益大有好处的方向发展。   从长远方向考虑,法币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货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是进步的,它是中国经济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过程中不可跳过的一环。相对于旧的货币体系和货币制度,它能够更深、更广、更多层面的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这也是现代经济的特征之一。   同样基于长远考虑,法币改革对中国抗战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第一,币制改革后,国家以法币收兑了民众手中及社会各方面持有的白银和银元,这是一种强有力且有效的资金集中手段,便利了国家在战争全面爆发后最大限度地掌握调度现金、最大可能地集中白银等贵重金属,以作为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军火物资的经费之用。第二,法币发行之初规定可以在指定的金融机构中无限制买卖外汇,抗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大量搜罗法币然后运至上海、香港去套取外汇资金,再以此到国际市场上去购买侵华战争所需的军用物资。面对这种情况,国民政府在1940年取消了法币“无限制买卖外汇”的规定,结果有利地打击了日本利用法币套汇的阴谋,造成其资金方面的困难。这种政策的调整是银元等硬币流通时所做不到的。第三,抗战开始后,资金开始向内地后方流动,资金的内流使大后方银行的存款增加、财力充实,从而使其扩大投资、放款成为可能。这使得内迁的企业可以迅速恢复生产,复工的企业可以扩大生产,新建的企业可以顺利投入生产,于是各种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发展起来,为抗战取得最终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币制改革,资金不可能充裕、顺利地流向内地,大后方的经济也很难经得起长久的战争考验。   在回顾艰难的八年抗战史时,人们往往最终以“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一言概括之。固然,这种民族的韧性是抗战取得胜利最本质的和潜在的因素,然而墨守这一“定论”则会忽视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必不利于我们从历史中获得经验。只有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才可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