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怎么处理性欲问题

如题所述

佛家以“不净观”来消除对异性的贪恋。

佛法告诉我们要观身不净,我们的这个身体,外面有一层皮,把这层皮剥开,就会发现里面没有什么值得迷恋的,里面全都是臭烘烘的、带着血腥味。

人身上的九孔常流不净物,眼睛要长眼屎,鼻子要流鼻涕,耳朵里有耳屎等等。所以佛法和我们讲,要如实观察,这个身体就是一个臭皮囊,是不干净的,没有那么可爱。

学过解剖的医生会知道,肚子划开后是什么的状况。人的这具躯体是很短暂的,一般也就几十年,保养得再好,也不过百十来年,没有必要紧抓住这个色身放不下。

佛法要我们观身不净,修不净观,就是告诉我们观身体,观一具死尸开始死了的时候,脸慢慢变青涨大,青淤肿胀,然后整个脸的颜色变成了紫色,慢慢脸皮破了,里面就流出脏糊糊的东西,整个身体开始腐烂,慢慢地化成脓,里面全是蛆,慢慢只剩一层皮,最后是一滩淤泥。

这样的一个东西的确没有什么可贪恋的,无论美与丑,百年后大家都殊途同归,都会变成这个模样,所以我们要有这个观念,要知道这个身体都是不长久的,都是要坏掉的,不干净的,没有什么值得可爱和贪恋的。

唐朝的政治家狄仁杰,他去赶考时,路过一客栈,她去投宿,老板说没有房间了,只有一间从来没人敢住的,那个房间里曾有一个吊死鬼,是个女鬼,冤魂不散,狄仁杰说:“我怕什么鬼”,坚持住了进去。

半夜,这个女鬼果真来了,披头散发,狄仁杰想:我跟你没冤没仇,你找我也没用,就站了起来,一拍桌子讲:“你这个样子不算可怕、不算恶,你再变一个样子,比现在恶一千倍、一万倍再来找我,你这点本事只算是小本事”,结果,那个鬼还真的走了。

后来狄仁杰就写了一首诗:“世间美色常如春,我不淫妇妇淫人,若将美色视亡妇,遍体蛆虫臭难闻。”

扩展资料:

不净观,是佛教禅观修持的重要方法,五停心观之一。通过观想自身和他人身体的种种污秽,消除对异性的贪恋,是对治贪欲的关键方法。

《清净道论》中指出,尸体和生人的身体都是不净的,但生人的身体被其外部的装饰所遮蔽,所以常人并不习惯认识到它的不净相。

除人体多处组织和器官储存涕、汗、尿、便等解剖常识外,以现科学技术水平,还确认人体体表和体内存在大量微生物,也符合佛教典籍的认识。

参考资料:凤凰网—人身为何是“臭皮囊”?详解“不净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不净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7
要看是哪种身份的佛弟子或者是比库了。

如果是五戒弟子的话,可以和妻子解决。如果是单身五戒弟子的话,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自己动手解决。很多人以为自己动手解决属于邪淫,但根据五戒戒相,这并不属于邪淫。

如果是比库的话,那么没法解决。因为刻意出精处于十三僧残法。

故意出精
SaGghAdisesa 1.(Sv. 2, saGghAdisesa 1, 2-1; Vin.III, p112.) SaJcetanikA sukkavisaTThi aJJatra supinantA saGghAdiseso ‘ti. 除了在梦中1外,如果故意出精2,犯僧残3。
因缘 佛在舍卫城时,施越比丘由于欲念恼害,不喜欢修行。优陀夷比丘见施越憔悴枯瘦,便教他用手自慰,以疗贪欲。
犯相 1.方式:出精2.动机:故意
无犯 1.梦遗。2.不是故意泄精。3.比丘精神失常﹑情绪不稳定﹑受病痛所苦。
备注 五分律:若比丘故出不净,除梦中,僧伽婆尸沙。僧祇律:若比丘故出精,除梦中,僧伽婆尸沙。四分律:若比丘故弄阴出精,除梦中,僧伽婆尸沙。十诵律:若比丘故出精,是比丘僧伽婆尸沙,除梦中。根有律:若复苾刍故心泄精,除梦中,僧伽伐尸沙。I. B. Horner: Intentional emission of semen is a matter entailing a formal meeting of the Order.
注释:
1.supinantA:梦境,梦中。在睡梦中泄出精液,即「梦遗」。
2.saGghAdisesa:saGgha-Adi-sesa(僧伽-最初-最后)
   根据〈语词解释〉 112页:违犯僧残戒的比丘,其别住﹑出罪等事,不能由一个或数个比丘作决定,而必须由二十位比丘一起表决。
《根有律》 617b7:如果比丘犯了四驱摈罪,就会被逐出僧团,不能和僧众共住;但是犯了这十三个僧残戒的话,还是可以留在僧团中。也就是说,由最初(Adi)的举罪到最后(sesa)的出罪,都必须由二十位僧众(saGgha)决定。 而且相对于驱摈罪,犯了这十三条戒的比丘还可以「残留」在僧团中,因此汉译「僧残」,保留了「由僧众决定」以及「残留在僧团中」的意思。笔者也沿用此语。
另外,平川彰在《原始佛教研究》257页中提到,梵文的atisesa还保留「残余」的意思,巴利文的Adisesa可能是由atisesa转化而来,但是却已经失去「残留」的意思了。
至于僧残戒的处理方式,Vin.III, 186页中说明,十三僧残的前九条戒,初犯便构成僧残,十至十三项则是犯后受劝三次不改才构成犯罪。如果犯了僧残戒,覆藏几天,便离开僧众「别住」几天(parivAsa;详见《小品》〈别住犍度〉,Vin.II, p31~37);别住后,再行「摩那埵」(mAnatta)──六夜别住; 之后,由二十位比丘羯磨决定是否能够出罪,如果不足二十位比丘就不能举行「出罪羯磨」(详见《小品》〈羯磨犍度〉,Vin.II, p38~72)。
3.根据〈语词解释〉13页,故意出精的方式有:(1)自身:自己的手或身体其它部位。(2)外物:别人的手﹑树叶等身体以外的物品。(3)自身和外物都用。(4)空中动腰。 (5)驱使欲念。(6)大小便。(7)风。(8) 虫咬。
而动机又可分为:(1)身体健康。(2)乐受。(3)医治自己(的欲念)。(4)布施、福德、祭祀、生天。(5)得(胎儿)的种子。(6)试验﹑戏乐。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7-15
汉传佛教吧淫分为正淫和邪淫,夫妻之外的性属于邪淫,夫妻间非时(佛菩萨诞辰日、斋日、白天、病时行淫)、非物(性器官之外的东西找刺激的)、非地(床之外的地方)也是邪淫。正淫是夫妻间的性。邪淫要坚决不犯,邪淫果报惨烈,不得好相、不护后代、折寿折福。正淫佛教不反对,但是若要脱离六道只有断了淫欲,才能脱离轮回。
佛斋是过午不食。像十斋、六斋。斋日过午不食(下午只可喝水或喝点糖水)、要和配偶分开睡觉、不睡高床、不上网、不看电视。为的就是持戒来断淫欲。慢慢在斋日这么修行。最后淫欲心会减少。起淫欲心时就听着自己的呼吸念佛。慢慢断淫欲心修佛。
强烈推荐看看《阴律无情》,这书讲断邪淫的。网上搜一下。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4
通过修道的力量先控制在逐渐达到断除!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想不通,觉得那样的人生岂不是没有意义、没有快乐?
龙树菩萨有一段经典的答复“挠痒虽乐,却不如不痒!”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07-21
真正心清净了便会很快乐 不喜欢那种世间污浊的东西了 你可以试试梵行一段时间 真的是内心无比的清凉 那种感觉不是yin欲能比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