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孙权劝学的,故事的两个成语,分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吴下阿蒙,士别三日。

吴下:长江下游江东一带,以三吴地区为核心的一片区域。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吕蒙原本出生行伍、没有文化,经孙权劝学后渐有学识,以白衣渡江战胜关羽而名扬天下。成语原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意思是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多用于他人有了转变,学识大进,地位由低攀高,从贫穷到富有。

出处

《资治通鉴》卷六十六《孙权劝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

《资治通鉴》卷六十六《孙权劝学》: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今天的才识智略,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发现得未免太迟了呢?”

扩展资料

1、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资治通鉴》(释义:木心不直,它的纹理就会歪歪斜斜,用这种木材制造的弓,虽然强劲,可是发射出去的箭矢也不会直飞目标。)

2、能择善者而从之,美自归己。——《资治通鉴》(释义:能选择别人的长处去学习它,这种长处自然也就属于自己了。)

3.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资治通鉴》(释义:德行胜过才能,叫做君子;才能胜过德行,就叫做小人。)

4. 不诚于前而曰诫于后,众必疑而不信矣。——《资治通鉴》(释义:事前不诚实而事后却表白自己诚实,这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怀疑而让人不相信自己。)

5. 好胜人,耻闻过,骋辩给,眩聪明,厉威严,恣强愎,此六者,君上之弊也。——《资治通鉴》(释义:争强好胜,不愿意听到别人提缺点,喜欢放开自己的舌尖而驰骋辩才,显示小聪明,对人过于苛刻严厉,顽固不化且自以为是。这六点,都是君主应当特别加以警惕的毛病。)

6. 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资治通鉴》(释义:千钧重的弩弓,不会为了射一只小鼠而开动;万石重的大钟,不会因为一根草茎碰撞而发出声音。指大材不可用在小处,大事不会因小的动静而启动。)

7. 聪明流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资治通鉴》(释义:聪明通达的人要警惕过于明察;听得少、见得少的人要避免闭塞无知。)

8. 得财失行,吾所不取。——《资治通鉴》(释义:获得财物却丧失了德行(得不义之财), 这样的事我是不去做的。)

9. 去就以道,可谓君子矣。——《资治通鉴》(释义:离开自己的职位,或继续留任,都能出于正理,这就是高尚的人了。)

10. 夫登进以懋庸,黜退以惩过,二者迭用,理如循环。——《资治通鉴》(释义:让他升任,是为了奖励他的功劳;罢免他,是为了惩罚他的过错。这两方面常常可以交替使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6

士别三日:意思是指多日不见,别人已有进步,即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人,出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孙权劝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吴下阿蒙:吴下阿蒙,指三国吴之名将吕蒙 ,后亦以讥缺少学识、文才者。《资治通鉴》卷六十六《孙权劝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扩展资料:

吴下阿蒙:近义词:不学无术 才疏学浅 胸无点墨;反义词:博学多才 满腹经纶、多才多艺、学富五车。

士别三日例句:

1、王小明原本成绩平平,在最后一年里用功读书,终于考上了大学,真是「士别三日」,令人刮目相看啊!

2、小文平时学习不努力,自从老师批评他以后,他刻苦学习,期末考试他竟然考了双百分,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呀!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此段教材无)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此段教材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士别三日   百度百科-吴下阿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1

1、吴下阿蒙 [ wú xià ā méng ]

【解释】: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示例】:马湾有鬣,德小是崇,先生天游,而人曰佳墉。嗟乎!非~。 

◎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续篇》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2、刮目相看 [ guā mù xiāng kàn ]

【解释】: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示例】:世界也~,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 

◎朱自清《这一天》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取得显著成绩

近义词:另眼看待、另眼相看、刮目相待

反义词:置之不理、置若罔闻、掉以轻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7
吴下阿蒙
吴下:长江下游江东一带,以三吴地区为核心的一片区域.
阿蒙:即吕蒙,吴人极喜加“阿”字,至今依然如此.吕蒙原本出生行伍、没有文化,经孙权劝学后渐有学识,以白衣渡江智胜关羽而名扬天下.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意思是人没学问,现在多用于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学识大进,地位由低攀高,从贫穷到富有.
造句:小明虽然以前成绩不太好,但经过努力,他有了很大进步,再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刮目相待
刮目:擦擦眼.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擦眼.待,相看待
造句:小明在短时间内竟然进步这么快,真是让人刮目相待.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5-04-10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吴下阿蒙 ( wú xià ā méng )

解 释 比喻人学识尚浅。

出 处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用 法 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刮目相待(也作刮目相待)
发 音 guā mù xiāng dài
释 义 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出 处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取得显着成绩和成果
近义词 刮目相看、另眼相看、另眼看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