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辩论会怎么写

如题所述

美好的校园生活,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最使我记忆犹新的是那次有趣而又精彩的辩论会了。
我还清楚地记着那次辩论会:“下面,我们举行辩论会,辩论的话题是[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经过一番争论。同学们分成正反两方,各方并推选出四位主辩人和一位小主持人,接着小主持人上台来,说道:“请各位主辩人作好准备,入座。”同时,辩论的帷幕来开了
首先正方的第一位主辩人说:“我们认为过生日请同学吃饭不好!”反方第一位主辩人说:“我们认为好!”当反正方闸明立场后,接着双方第二主辩人进行了第二轮辩论,只见正方第二位主辩人从容不迫地站了起来,说道:“我们的理由是铺张浪费;给家庭经济不好的同学带来心理压力;你请我,我没请你也许会引起冲突;我的生日是母亲最痛苦的一天,我们请同学吃饭,又要让母亲破费,难道,我们要父母年年都在这一天痛苦吗?”“请同学吃饭,同学之间就能互相切磋交流知识。”反方第二主辩人也不示弱反驳道,“关于破不破费的问题,我们可以量力而行,自己动手炒几样小菜。”……接着第三场和第四场也相继落下帷幕。
这时,小主持人走上台宣布:“第二场自由辩论开始。”
起初,教室里只有小声商量的声音,小观众们也着急的一个个把脸绷得紧紧的,手抱着发青的拳头目不转睛地望着台上的一举一动。就在这时,正方第一位主辩人说:“如果同学在去生日同学家的途中出了意外怎么办?”这一问,问得反方哑口无言,一时间教室安静极了。过了一会儿正方的小观众们高兴的高歌欢呼!而有的小观众呢?只有愁眉苦脸地做在那里了。因为小主持人宣布正方胜利了。
老师微笑地早到讲台桌前:“过生日请同学吃饭的确有利有弊,我们应该在实际生活中区别对待,让生日过得有意义。同学们在今天的辩论赛中都有大胆参与,准确表达。我十分高兴,希望今后同学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能在这样的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这时教室路响起了一阵剧烈的掌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17
在学校里,语文老师就是一把“多功能便携刀具”,只要涉及到文字的都是我们的“分内事”。这不,我刚工作不久,毫无资历,无力推却“辩论会总教头”的“美差”。
论题是关于流行文化与经典文化的。很幸运,抽签之后,我成了鲁迅、曹雪芹、莎士比亚的神圣捍卫者。
接下来要从三十个孩子里挑出四位辩手,每个孩子都不错。如果按照我的想法,就来个百团大战;可我不是彭德怀,指挥这场战役的是年级主任。
老师要给紧张的孩子们投票了,我给了一个女孩(以“A”代指)两票。
不靠谱?这是我的风格。
是夜,主任放权,让我挑选。
翌日,结果出来了,分歧也出来了:我与主任心目中的四人组存在一人的出入:两个男孩都不错,其中一个内向,略微口吃,与A同班,是主任班里的孩子;另一个热情、外向,他用了整整一下午的时间写辩词儿。最最重要的是,我已经提前通知这个男孩做好一辩的准备。
我与主任沟通:既然这个男孩已经投入了那么多的精力,就让他上吧,千万别伤了男孩的情绪。主任执意要在当晚再进行一场辩论。
结果可想而知。落败的男孩虽有泪光,但平静且沉默地坐着——他获得了解脱的快感。我心中却又……又不靠谱地涌起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神圣正义感。
我为什么会这么鸡冻呢?在此之前,发生了一件很小的事情:在“补赛”开始之前的五分钟,A把我拉出辩论教室,在魆黑的角落,跟我讲主任的独裁,讲男孩整理辩论词的不易,含蓄地讲内向男孩有思想却不适合辩论。
言之凿凿,证明着这是一个有思想且有正义感的女孩。
我比她高一头,她翘起脚,凑近我耳边说的。我登时恍惚:原来一米七的身高也可以有高大感。
辩论会结束,我方大胜,内向男孩发挥出奇得好,他很害羞地接受全场同学的欢呼。外向男孩很激动,上台与内向男孩击掌。我看到了胸怀坦荡的男人间的默契。
A却低沉着脸——由于紧张,发挥并不好。
我给辩论会的孩子们一人买了一本《活着》,告诉他们辩论是人类最为糟糕的交流方式,没有之一;告诉他们,希望这次成为自己辩论生涯的终结。内向、外向男孩与另外两个女孩给了我很积极的反馈,我们聊得很愉快。A却没找我。
一个月后,A来找我,让我帮她修改一篇文章,歌功颂德的。
又一个月后,我看见A戴着红袖标,成为学生处的头头。
又一个月后,我看见A与另一个老师小声谈着什么。发现我走近了,A立刻停止了谈话…

辩论铁定会赢,我一个奔三的人,却铁定败在一个小丫头手上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