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为什么要先灭韩国,灭国后六国的国王去哪儿了

如题所述

目前,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在全国有多个版本,其中对于秦灭六国的顺序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法很不统一。如人教版认为:“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人民版认为:“公元前230年,秦军攻破韩国,俘虏了韩王安。此后十年间,秦国连年用兵,先后攻灭赵、燕、魏、楚、齐等国,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完成了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而岳麓版则认为:“经过100多年的奋斗,它先后消灭韩、赵、魏、燕、楚、齐等国。”三种版本三个说法,这给很多中学历史教师造成了困惑。然而事实上,关于秦灭六国的顺序在说法上还不止这些,如果加上杨宽先生在其所著《战国史》中认为的秦灭六国的顺序是韩、魏、楚、燕、赵、齐的意见,那么关于这个问题至少有四种不同的说法。面对如此众多的意见,如何判断其优劣是非呢?笔者以为,这还要从诸家所采用的六国灭亡标准上去找原因。根据史实:公元前230年,秦派内史腾攻韩,俘虏韩王安,建立为颍川郡。公元前228年,秦大破赵军,在东阳俘虏赵王迁。赵公子嘉出奔代,自立为王。公元前226年,秦攻下燕都蓟,燕王喜迁都辽东。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围攻魏都大梁,决河和大沟水灌大梁,大梁城坏,魏王假降。公元前224年,秦将王翦、蒙武大破楚军,楚将项燕自杀。秦设上谷郡、广阳郡。公元前223年,秦军攻入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秦设置楚郡。公元前222年,秦平定楚江南地,设会稽郡。秦将王贲攻取燕的辽东,俘虏燕王喜。又攻取代,俘虏代王嘉。公元前221年,秦派王贲从燕南攻齐,俘虏齐王建。可以看出,人教版是以六国国君被俘或者投降秦国作为灭国的标准,人民版是以六国的国都被攻陷作为灭国的标准,而杨宽先生则是以六国的残余势力被全部剿灭作为六国破灭的标准。至于岳麓版,其灭国标准则划分得不是很清楚,因为韩、赵、魏、燕、楚、齐的灭国顺序无论从哪个标准去看都存在矛盾,都有解释不通的地方,所以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最缺乏合理性,可以最先将其排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