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床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如题所述

一、古代床与榻的区别
我们现在常说的床榻,在古代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家具。“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很多人将这句话中的卧榻理解为床,实际上这是不准确的。床是床,榻是榻,两者有明显的区别。床的起源是土台,而榻的起源则是席子。古代最初没有椅子和凳子,人们的起居坐卧都在地面上铺设的席子上,这种生活方式被称为“席居制”。北方多用草席,南方多用竹席。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们觉得坐在席子上不足以彰显他们的尊贵身份,也可能是因为害怕得痔疮,因此发明了一种略高于地面的木制坐具。这种坐具比床矮小,便于移动,随坐随移,一般放在起居室或厅堂。这种坐具就是榻,但“榻”这一名称的出现是在西汉。后来又出现了加大的榻,人们能够躺在上面,就是前面提到的卧榻。床和榻的区别主要有三点:从形制上看,床要大一些,榻要小一些;从用途上看,床是晚上用来睡觉的,榻是白天用来坐、卧、躺的;从摆放位置看,床通常放在卧室,而榻则放在起居室或客厅。尽管榻在中国出现得很早,但除了少数贵族使用榻外,大部分人还是继续着“席居制”。只是他们铺设的席子逐渐加厚,形成了所谓的“筵席”。筵席一般使用稻草秸秆作为材料:较为粗糙的材料铺垫在下层,称为筵;较为细软的材料铺在上层,称为席。东汉郑玄在《周礼注疏》中就讲:“铺陈曰筵,藉之曰席。”筵席后来传到了日本,日本人也在室内铺设筵席,逐渐演变成了后来的“榻榻米”。唐朝中后期,床榻越来越高,人们便开始在床榻上垂足而坐。唐朝是一个敞开胸怀吸收外来文化的时代,特别是对北方胡人的文化非常热衷。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胡床的流行。胡床虽然称作床,但体积很小,只能容坐一个人,更像今天的椅子。胡床是中国椅子的起源,“椅子”这个词汇也是从唐朝开始出现的。五代到宋代,由胡床演化出来的椅子在中国空前普及,并出现了风靡后世的太师椅。据说太师椅的发明与秦桧有渊源,因为秦桧又被称作秦太师,因此叫作太师椅。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古人彻底告别了席居制。
二、床的由来及发展
床是古人晚上睡觉时使用的寝具,早在母系氏族社会阶段的半坡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床的雏形——土台,类似于今天的炕。到了商周时期,床的形制逐渐被确立下来。宋代真正的卧具称为“四面床”,大多四面无围子。辽、金、元时期,床发展成三面或四面有围栏的床。明清时期流行架子床和拔步床,床变成了封闭式的,像一间小屋子。不过现代很少见过架子床了,都成为文物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