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会断子绝孙

如题所述

秦始皇灭在出巡的路上。赵高和李斯假传圣旨,逼死公子抚苏,立胡亥为秦二世。胡亥得国不正,害怕王子们争皇位,索性大开杀戒。兄弟们大部分被杀死。项羽进入咸阳后也大杀秦宗室,火烧阿房宫。躲过这两次劫难的宗室也没剩下多少了,于是纷纷改姓。黄徐江葛钟周等十四姓为赢姓分支。

正史中记载,秦始皇的直系后代遭遇过两次屠杀。一次是秦二世胡亥上位时,杀死了大哥扶苏以及所有对他皇位有威协的兄弟姐妹。第二次是项羽攻破都城灭秦后,对子婴和剩余的秦朝皇族的灭绝式屠杀。秦始皇几无直系血脉遣留,还有一部分原秦国(秦朝建立前,六国时期的)的皇族一脉,在楚汉争霸时逃到了朝鲜,有一部分定居朝鲜,一部分觉得不安全,选择了东渡日本,并在日本繁衍生息,以前历史文献中记载京都附近有秦氏家庙,相传就是秦王后人。

有嬴秦后裔存世的,但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他们就是秦始皇直系血亲。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显示,如今的秦氏(即嬴姓秦氏)、嬴氏(即现代嬴氏)、银(或营)氏、寅氏等这几个姓氏都是嬴秦王朝灭亡后所衍化出来的姓氏,在很多史料中或是氏族家谱中都有迹可循。有人说秦始皇为嬴姓赵氏,但就现在已知的赵氏族源来说,没有哪一支赵氏系出嬴秦一脉的,嬴秦亡国后,族人也不可能以赵为氏。

历史上继承嬴秦文化遗产的是秦氏(因现在嬴氏或其实衍生氏人数少,多不为人知),这也是现在很多秦家人都认为自己是秦始皇后裔的依据。但没有得到科学证实之前,我觉得还是有不确定因素的(秦家人别误会,没有不敬之意)。其实我觉得无论先人多辉煌,子孙不给力也只是在给先人脸上抹黑,子孙富强,氏族昌盛,是给先人和后代最好的答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2-15
秦始皇有33个子女。公元前210年9月10日,秦始皇在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病逝,长子扶苏在秦始皇死后即因赵高、李斯与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伪造的诏书而自杀。随后,胡亥后为了稳住自己的皇位而于公元前210年9月29日将其21个兄弟、10个姐妹全部逮捕并处死。胡亥自己也于公元前前207年被赵高所杀。至此,秦始皇所有的子女被杀光。二千多年过去了,迄今人们没有在中国发现秦始皇留下的后代,断子绝孙是秦始皇(本名赵政)家族最后的结局。
翻开历史,我们就会发现,秦始皇家族被整体消灭或者说秦始皇之所以断子绝孙绝不是偶然的。在古代,由于没有以和平竞争为手段的普选体制,因此,政权的更迭只能是政变、战争或武力威胁下的禅让。但是,历代政权更迭的战争中,为了获取民心,政权的争夺各方通常都会遵守孔子儒学的仁政思想或多少会受到这种仁政思想的制约,哪怕是表面的。仁政思想说到底就是“爱人”或者说是对生命的尊重,即不滥杀无辜。秦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其实是个后起之秀,之前先后有齐国、晋国、楚国等国在中原称霸,但这些霸主却没有如秦国一样在战争中进行大规模的滥杀,更没有取周而代之。
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到212年之间焚书坑儒,这是他公然藐视儒学仁政或者说是公然藐视民众生命的表现。秦国将爵位定于20个等级,秦国爵位的获得或晋级从不考虑个人品格,完全是以战斗中砍杀敌国人的首级为标准。因此,秦军一旦攻下某地,往往是立即屠城以获得尽量多的头颅上交,即使是已经投降的将士或平民也不能幸免。最典型的是长坪之战,秦将白起违背允许投降的赵军回赵国的承诺将40万已经解除武装的赵军全部活埋。秦军在秦国血腥的爵位激励机制下渐渐成为了一支冷血的虎狼之师。这种只注重军功与奖赏、漠视生命的冷血文化逐渐深入秦国人(当然也包括秦始皇家族)的骨髓。
当六国还在的时候,由于大敌当前,秦国人会用这种冷血文化对付六国,当六国已经被消灭,秦国人尤其是秦始皇家族就必然会用这种冷血、残酷、血腥的手段来对付自己的家人。同时,由于秦国在长期的统一战争中杀人太多、积怨太多,又必然会促使其它六国的民众用同样冷血的手段来报复后来失败了的秦国,这就在客观上为秦始皇家族具备了断子绝孙的条件,也就是说,秦始皇家族信奉的以杀戮作为消灭敌方的冷血文化使其走向断子绝孙成为必然。
第2个回答  2020-02-26
因为胡亥是小儿子,当时主流社会推行宗法制,陈涉世家说二世小儿子不当立,所以只能杀了上面的哥哥啊。
第3个回答  2020-12-28
秦始皇的后代只能隐姓埋名的生存下去,因为当时还是有许多人想找秦人报仇,他们当然不可以亮出自己的身份。
第4个回答  2020-12-28
现在社会中还是有秦始皇的后代的,秦始皇的后代,在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被赶尽杀绝,他们四处分散,逃到了偏远地区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