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对王阳明《泛海》一诗,有怎样的理解呢?

如题所述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我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王阳明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其“致良知”的“心学”主旨和“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他与孔子、孟子,朱熹被后人并称为孔、孟、朱、王,“四大圣人”。

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年),王阳明因仗义执言得罪了当朝权贵宦官刘谨而被贬到贵州龙场任驿丞,途中一直被刘谨派人跟踪窥探,伺机加害,路过钱塘江时,为躲避追杀,王阳明急中生智,假装跳江自杀,骗过杀手,化解了这次危难。然后他搭乘前往舟山的商船,却遇上飓风,一夜之间,商船被吹到福建沿海,王阳明就是这个背景下写下了《泛海》这首诗。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赏析《泛海》这首诗:

泛海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干里,明月飞锡下天风。

这首诗的头两句:“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体现了诗人对人世上一切白艰难险阻原本没有放在心上,如天空掠过浮云,在心中留不下任何的波澜和痕迹。这两句诗表现出了诗人坚毅无畏,潇洒狂放的内在性格和精神品质。

在这首诗的三、四句:“夜静海涛三干里,月明飞锡下天风”中,诗人进一步地描写了自己心中的感受,静谧的夜空,在辽阔的大海上,自己手持锡杖,驾驭着天风,在月光下飞越惊涛骇浪,从天而降……

这首诗体现作者洒脱不羁的性格、无比自信的思想和淡看荣辱的宽广胸怀,全诗充满了坦坦荡荡的浩然正气。

日本海军“军神”东乡平八郎一生奉王阳明为精神偶象,他曾说过“一生俯首拜阳明”;日本三岛毅博士诗评:“龙岗山上一轮月,仰见良知干古光”;而章太炎评价王阳明:“自尊无畏”,这四个字在本诗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5
不畏险阻,积极向上。人在遇到苦难挫折的时候,不能消沉低落,应该胸怀宽旷,有接受挑战的勇气。
第2个回答  2020-11-15
说明他已经看透和看开了,在经历刺杀后又遇上风暴的他已经觉得这一切都无所畏惧了。
第3个回答  2020-11-15
王阳明是心学代表人,是史上“两个半完人”之一,另一个完人是孔子,“半个完人”则是曾国藩。《泛海》一诗充分表现了王阳明的心学理念,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核心主张。
第4个回答  2020-11-14
我觉得这首诗写的还是很不错的,代表了诗人对生活的渴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