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过哪些一尝倾心的糕点?

小时候家里特别穷,同学生日的时候总是有蛋糕吃,而我生日能有一碗面吃就很不错了。

有很多好吃的一尝倾心的糕点了。我随便举例说明一下。我是个爱吃点心(面点的人)我觉得好吃的有:
1、红豆酥(那种现做的 烤出来的 ,外面的酥皮很香 )
2、红豆菠萝包
3、绿豆糕
4、广式的椰汁红豆糕、还有榴莲包
5、烧仙草
6、南瓜酥(糯米炸出来的那种)
7、抹茶慕斯蛋糕(不甜腻 且有一点点差的苦味很香的哦)
8、板栗糕
9、巧克力派 还有红枣蛋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6

雪媚娘。外表皮是Q弹的雪媚娘冰皮,在日本它的馅料都是当季的真材实料的水果为主。 “雪媚娘”这个名字源于日本当地发明各种草莓大福的一位夫人,而我们制作的雪媚娘也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雪媚娘细白软糯,第一口咬到的是特别Q弹有嚼劲的冰皮,里面是奶香怡人的淡奶油,裹着好吃的水果粒,比如芒果、草莓、奥利奥等。 酸酸甜甜、口感丰富。[1] “雪媚娘”冷藏后的口感更佳,轻轻一口下去,细软中还带着隐隐的甜意和凉意。西茄雪媚娘,沿用轻施手粉风格,内馅采用鲜果,是传统雪媚娘的最重要流派。

第2个回答  2020-09-26

1、海棠酥。

汉族名点,造型都雅大方,外酥内甜,松软润泽,是在安徽传统糕点底子上的创新。

2、翠玉豆糕。

以白豌豆液、白糖、冻粉、油菜叶为主材。

3、水晶桂花糕。

上海地区汉族名点,相传已经有三百多年的汗青。有批批评完全没见过,我问上海的童鞋,他说图上这个是当代改进版。就像日本和菓子,虽经当代改进,但也算传统食品。

老版长如许。

4、钵仔糕。

广东地区的特色传统糕点小吃。主料是粘米粉和澄面,味甜。

5、三不粘。

又名桂花蛋,是汉族传统名点之一,是用鸡蛋、淀粉、白糖加水搅匀炒成的。它不但色彩金黄,味道甘美,更令人称奇的是它不粘盘子、不粘筷子、不粘牙齿,这也正是它为什么叫“三不粘”的缘由。

第3个回答  2020-09-26

1.天津五福西点的泡芙是我吃过各大甜点店中最好吃的泡芙 没有之一(西树泡芙的那种大泡芙我觉得和这种不是一个类型的 各有各的好)

这个只有巧克力味和原味的 巧克力味好像光顾着吃忘了拍照了

2.榴莲控当仁不让的就是榴莲千层蛋糕了 甜而不腻的奶油配上满满的榴莲果肉 除了卡路里超标没有别的瑕疵

3.我最爱吃的各种千层盒子 奥利奥的 巧克力的 抹茶的 水果的 等等等等 好吃是好吃就是吃多了腻 不吃还想

(抹茶毛巾卷是凑单用的 个人不喜欢吃)

4.这个是五福西点卖的麻薯 是我吃过最嫩最弹牙的麻薯了 悄咪咪地说一句 我吃之前要拿手里玩一会 (因为手感太好了 小朋友不要效仿 不卫生 )

5.各种大福 雪媚娘 班戟是我戒不了的甜点 遇到了就得买几个 有点小贵

日式料理店的大福

榴莲雪媚娘

黄桃雪媚娘

奥利奥雪媚娘

第4个回答  2020-09-26

泡芙

其实所谓的一尝倾心的糕点,更多时候是记忆中的美化。过了那段时间再吃的时候会发现没有想象中的美味了。这并不是食物本身的问题,是我们情感的变化。

那是初中,第一次从同学口中知道泡芙。

我甚至忘了是什么原因知道的,就是听到后桌的男生说:泡芙虽然比较贵,但是真的很好,所以我每个星期都要买。

当时涌上心头的是羡慕,还有一点点的嫉妒。

中学时候,我们学校学生来源分为两类,一类是镇上本地,还有一类是镇子管辖下的乡村。我就是后者。

而和其他需要住宿的一样来自乡村的学生不同的是,因为我家里面没有多少地,所以父母为了我也搬到镇上打工,然后租房子陪读。

相比镇上的学生,我没有那么多零花钱,相比住宿的农村来的学生,我没有生活费可以节俭出一点钱,满足自己偶尔的小任性。

高中,第一次吃到泡芙。

就好像换了生活环境的小兔子一样,不安了很久,才慢慢地适应了环境。高中的时候我终于鼓起勇气和妈妈说想吃泡芙。

妈妈也不知道什么叫泡芙,特地到蛋糕店帮我买了。

第一次吃,真的是绝美的味道。

当然,也是绝美的价格。

就好像一场幻梦,那次之后再也没提起过泡芙,妈妈也没有。我们不言不语,却默契地维持着一种穷人的尊严。

现在,已经吃腻了泡芙

大学毕业后,自己一个人在城市打拼,往往是无论哪个蛋糕店火起来了就去试一下,泡芙美味的奶油已经腻了,开始追求蛋糕房主打的各色糕点,虽然并没有记住他们的名字,但无一不是比泡芙更得我心的味道。

再想起当年的小心翼翼,竟觉得有些可笑起来。

然而笑过之后,仍是一种苦涩蔓延至眼角唇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