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状病毒传染性强,有没有可以预防的药物?

如题所述


新冠状病毒传染性强,全球疫情还在扩大,有没有办法可以提前预防一下呢?

官方发布

国家卫健委在刚刚发布的《新型肺炎国家版诊疗方案修订版》中提出,抗病毒治疗方面,目前尚无有效抗病毒药物。

但是!可试用α-干扰素雾化吸入,成人每次500万单位,加入灭菌注射用水2毫升,每日2次;

也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每次2粒,一日二次。

详解这两类药物干扰素

在感染早期,应用干扰素,可帮助机体产自然免疫反应,以抵抗病毒,并让患者度过急性期,避免后来的高水平的特性行免疫损伤,但是!在病程的中晚期,是不适合使用干扰素的,因为此时身体的免疫反应已经过度了,而身体的免疫反应过度,本身就是最最重要的致死性因素。


文献中报道情况:

有研究,以短尾猿为SARS-CoV感染的动物模型,在感染之前的3天预防性的应用α长效干扰素,结果发现,应用干扰素后,病毒停止从咽部分泌,肺部的病毒量也明显下降,病理学也明显改善,说明应用α长效干扰素预防用效果更好些。

也有文献研究了,三个不同型的干扰素对于SARS-CoV病毒的抑制效果,发现β干扰素是效果最好的,抗SARS的能力最强。对于新型的冠状病毒,目前官方推荐的是α干扰素雾化吸入,α干扰素是可以的,β干扰素也可以,γ干扰素效果最差。


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

这两种药物是蛋白酶抑制剂,抑制了冠状病毒组装成完整病毒这一步,不管是在被感染前、被感染后,都可以抑制病毒的组装。

此处需要明确的是怀疑自己接触了去过高危城市的人员,担心自己被感染,预防可以使用这两种药物,但如果外出都佩戴口罩了,也没有接触过可疑人员的普通人,暂不需要使用药物预防。

另外,如何判断疑似?

《新型肺炎国家版诊疗方案修订版》中,也明确了:符合两个条件将被判定为疑似病例:

一是流行病学史:发病前两周内有武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经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有聚集性发病。

二是临床表现:发热;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其中,胸部影像学表明,患者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与疑似病例相比,确诊病例要求:在符合疑似病例标准的基础上,痰液、咽拭子、下呼吸道分泌物等标本行实时荧光RT-PCR监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或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临床表现

《诊疗方案》在“临床表现”中指出,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如果真的不幸被感染了,怎么样用药,就是医生的事了,除了应用上述药物外,可能根据患者呼吸的困难程度,以及胸部的感染情况,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等药物。

关于抗生素能否使用,药博士的观点:

从2003年非典的情况来看,非典感染的同时,还有多种病原同时感染,常见的包括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等,这些病原对氟喹诺酮类或大环内酯类均是敏感的,需加强细菌学监测,有继发细菌感染证据时及时应用抗菌药物。

患者常出现明显T淋巴细胞减少的情况,加之可能使用糖皮质激素,导致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在这些患者上是可取的。


药博士的一系列关于预防冠状病毒感染的科普文章,欢迎阅读转发!

【不药博士】简介

博士,执业药师,高级营养师,守护生命健康,拒绝伪养生,手把手调养一个健康的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5

第2个回答  2020-05-12
目前还没有预防的药物,但是我们只有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减少外出活动,注意消毒等情况,一定可以远离病毒。
第3个回答  2020-05-12
暂时没有可以预防的药物,这种病毒的药物还没有研发出来。千万别乱服用药物,药物都是有毒性的,需要大家明见。
第4个回答  2020-05-12
根据第四版的新型冠状病毒诊治指南来看,目前没有一个非常有效的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方法,基本上都是靠我们自身的免疫力来抵抗这些新型冠状病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