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说“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

如题所述

古时候的交通不发达,如果错过了食宿地点,就只能选择野外露宿和找破败的的古庙房屋。古庙房屋长期无人居住,建筑已经很破败了,有倒塌的安全隐患,而且野外多强盗,这样的地点很容易有强盗在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7

古人之所以会说出“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的话语,都是为了自身安全着想。古庙由于年久失修,以及常年无人居住,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如果赶路人贸然住进古庙中,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生命危险。

古时候交通没有现在发达,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旅馆方便人休息;因此许多赶路人因为错过了投宿时间,便只能在野外露宿。要知道在野外露宿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能够让自己睡得更舒适,古庙便成为了最佳的选择。但经年累月下来却发现古庙中夜宿非常危险,于是便有了这句警世名言。

为什么说夜宿古庙很危险呢?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古庙因为常年无人居住年久失修,很多墙体、房梁被雨水侵蚀,已经破败不堪,随时都有倒塌、断裂的风险。在这样的环境中睡觉是不很危险呢?如果大风刮来,房子很容易就塌了。

(2)没有人居住的地方,自然也就成为了蛇虫鼠蚁以及强盗的最佳生活、避难场所。这里往往聚集着很多有毒的昆虫,杀人越货的强盗;如果不幸遇上这二者任何一个,是不都会九死一生呢?

(3)受封建迷信思想,人们往往认为古庙中存在一些不好的东西,没有人入住的古庙更是增添了几分恐怖气息。我想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去住古庙的原因,毕竟住古庙也需要一定的胆量和勇气。

相比古庙的种种危险因素,荒坟的安全系数就会好太多。尽管同样存在着恐怖因素,但至少不会有坍塌的风险,而且一般人也没有胆量在晚上靠近坟堆;这便能够让自己安然的度过整个夜晚。同时如果发现有不利于自己的情形,还能够借助开阔的地形及时逃离。

第2个回答  2019-09-17
一方面是古人迷信的原因,另一方面,古庙,比较偏僻,而且时常有强盗出没,会对人身造成伤害,所以,夜居古庙也是非常不安全的。
第3个回答  2020-09-19

首先,这句俗语“宁可夜宿荒坟,不可旅居古庙”,的字面含义是说,在旧时人们难免会走夜路,也需要驻足休息过夜,但是,在老人看来,晚上住宿的地方有讲究,这句俗语“宁可”,“不可”是递进关系,意思是说,即便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宁愿住在凄凉的荒坟也不愿住在人多的古庙!

其次,为何热闹避风又好更舒适的“古庙”却不比“荒坟”呢?

在农村,在人们的印象中,晚上住的舒适不仅有利于次日的路程,理所应当应该选择“古庙”呀!不过,对于出门在外的人,身上都会带有“盘缠”,这对在外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保障,十分的重要!虽然古庙更加的舒适,但是,舒适的地方也是人多选择的目标,对于鱼龙混杂的地方,难免会有“见财眼红”之辈,因此,也睡不安稳,很容易被盗走钱财!

而在荒凉偏僻的坟地来说,除了自己也无其他人驻足,因此,只有不畏“荒凉”,更加的心安,也能休息的更好,也免了威胁!

其实,这句俗语就和我们常说的“出门不露白”有类似的含义,人在外,更应保持警惕,避免人身财产受到威胁,因此,也需要低调,小心谨慎!这句俗语,告诉了我们生活中的经验,也是一句经验的总结!虽然,如今也不可能在“夜宿荒坟”了,不过它蕴含的道理,依旧在告诉我们,出门在外,谨慎为好!

第4个回答  2019-11-24

在古代,户籍制度并不完善,人口普查并未得到实施,一些既没有姓名又没有人认领的尸体只能被草草埋葬,连个墓碑都没有。这些尸体大多被葬在荒芜的山坡上,时间久了,杂草丛生,荒坟便由此而来。

庙宇,最早是古人为了供奉祖先,寄托哀思而建。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庙宇的形式变得多样化,有的用来敬仰菩萨,有的用来追悼文人武士,更有些用来敬畏自然。庙宇的存在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选址恰当,建筑宏伟,来往祷告的百姓多,这样的庙宇往往香火不断,后世的人一般也还能见到。而那些经历过战争讨伐,人烟稀少地区的寺庙则逐渐破落,佛像无人供奉,庙宇无人打扫,最终变成了一座座满是灰尘,蜘蛛遍地的古庙。

一、古人迷信

没有人愿意去的古庙,一般都是慌乱破败不堪的庙宇。堆满灰尘的佛像,吱呀作响的门框,随风呼啸的布幡,一般人白天进去了也可能被吓得脸色煞青,更何况在夜里呢。古人以金榜题名为荣,多少文人墨客寒窗苦读一心只为求取功名,然而赶考之路漫漫,很多学士在路上就已经选择放弃。这是为何?

其原因之一就是夜宿古庙。这些考生日夜兼程,不免遇上日落之时还找不到歇脚的酒馆客栈,为了遮风避雨,沿途路上的古庙就成为了他们不可避免的选择。古人云,破庙已弃,其神已不在。意思就是被荒废的庙宇没有人再供奉,那么这里的佛像也就不会再显灵了。连夜乌云密布,风雨交加,书生夜宿古庙心中早已少了半分底气,赶考之路也就到此终结。而荒坟虽然人烟稀少,但是好在寂寥无声,若有任何风吹草动,夜宿者也可立即察觉。因而文人墨客启程之时,长辈往往都会以这句俗语警示。

二、强盗出没

古时候科技并不发达,古人要想见到外面的世界只能自己出门远行。除了进京赶考的书生,常年押解货物的车行,流落在外的异乡人也是夜宿古庙的常客。古庙大多地处偏僻,来往百姓很少,因而强盗常在古庙出没。他们提前盘踞在古庙秘密之处,等待着寻求落脚点的过客。夜黑风高的夜晚,古庙里本就弥漫着令人恐惧的气氛,加上强盗手持刀剑,面露凶相,古庙里的人也不敢反抗,只能乖乖交出自己携带的值钱物品。

也有一些与强盗殊死拼搏的勇士,但最终也只是徒劳送命。古庙地理位置偏僻,官府也难以顾及,这些被打劫过的书生过客,也是无处申冤。长期以往,废弃的古庙就成为了百姓心中的噩梦,即使有黄昏时分还找不到落脚处的过客,也宁愿选择宿在有荒坟的地方,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

三、古庙坍塌

古庙大多都修建得很早,其中的建筑材料随着时间的流逝侵蚀的也越来越多。遇上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支撑着古庙的断壁残垣保不齐就倒塌了。夜宿于此的百姓就有可能被倒下的柱子砸伤或者死亡。留在古庙里的尸体如果没有人发现,就会腐烂,最后变成一堆白骨。古人认为他们的尸首得不到安葬,魂魄也不能安息,就会环绕于古庙四周,彻夜发出哀鸣的嘶吼。每当有人夜宿古庙,这些亡故者的魂魄就会缠绕他们,让他们无法前行。

四、远离喧嚣

也有人说“宁宿荒坟,不住古庙”并不像它字面意思那么简单。庙宇的兴建是为了供奉神灵或者一些人们敬仰的英雄,世间形形色色的人纷至沓来赶来古庙祈求保佑,古庙的神灵承载了太多百姓的愿望,但是世事无常,神灵也主宰不了所有人的命运。

因而黄昏落幕以后,神灵只能带着实现不了的愿望凝神哀叹。而临时落脚在古庙的人,可以感受得到神灵的叹息以及那些被欲望包裹着的祷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越来越大,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住在古庙里感受到的贪婪和私心让人难以接受,远不如宿在荒坟之中,即便有那些所谓的孤魂野鬼,也都是无家可归的善良之辈。

五、等级观念

古人阶级观念很重,他们认为庙宇里供着的都是神灵,而人死后会变成鬼,鬼再投胎成人。人和神灵之间有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神灵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因此人不能进入庙宇里神灵居住的地方。倘若人夜宿古庙,则是对神灵的亵渎,会遭到上天的惩罚。

故有文人曰:宁睡坟为,人鬼之道,人死为鬼,鬼投人生;不宿庙是,人神有别,神高人一界,人勿冒犯神。

俗语通过千百代人民口口相传而广为人知,像“双人不看井,独坐莫凭栏”这样的古语对后人一直留有很大的警示作用。“宁可野宿古庙,不可夜宿古庙”也是一句流传了几百年的古话,古人得出此言必然有一定的道理。庙宇有房檐,可遮风可挡雨,又是受过百姓香火的地方,看上去安全可靠,实际上却可能蕴含着更大的危险。荒坟荒草萋萋,黑夜里更是伸手不见五指,但是只要克服心中恐惧,反倒是一个很安全的地方。所以说世间万物很多时候可能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第一眼感觉越是容易相信的事物,到头来反而会害了自己的前程和性命,而那些一眼望去心生恐怖的东西,一探究竟或许并没有那么可怕。

参考文献:

《中国线代文学史》

《史记》

《周平西墓》

《唐文拾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