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台镇的风景古迹

如题所述

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致,造就了人才辈出,在中国现当代都抹上了一笔。这些人中,有革命烈士、将军、教授、学者,使龙台成为了名人之乡。如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秦炳、重庆渣滓洞的中共烈士杨汉秀、国民党著名将领杨森等都从这里走出,书写了各自不同而又多彩的人生。杨森为报故土哺乳之恩、养育之情,于1931年修通了龙(台)花(桥)公路,虽然只有短短的8公里,但它是广安最早的三条公路之一。次年,杨森对依山傍水的龙台寺情有独钟,在寺前建了图书馆两座,藏书十余万册,在寺后辟地修使龙台花园,左侧建惠育女子学校,右侧建网球场一个和60余亩的运动场,这些文教设施的建设,无疑对龙台百姓文化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1933年,杨森在龙台体育场主办了川北十一县的体育运动会,一个小小的场镇上承办地区运动会,而不在一个县城,可见龙台在当时的社会影响力。这些名人的故居还在,人们可以到那里进行凭吊。
1. 龙台寺
位于古街中部。宋端平元年(1234年),在镇旁的龙凤山龙首筑台建龙台寺,明代毁于大火,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重建于此。沿石级而上,就是山门。龙台坐北朝南,分为前殿、中殿、正殿三层,中殿、正殿建筑保存完好。占地800余平方米的正殿飞檐画栋,庄严肃穆。高大的屋宇,石头镂空雕花基础,明代的建筑风格,用料的精细,是广安市古寺庙中比较考究的。现龙台寺为龙台中学所占用,正殿曾作为学校的礼堂,如今已未用。
2. 禹王宫
位于龙台寺前200米处。始建于宋代,毁于民国二年(1912年)。门前原有两对约5吨重的大石狮子雄蹲两侧。共有四重殿,前殿尚存,拾级而上有一座古色古香的牌坊,石碑上的功德碑依稀可见。二、三、四重殿的基础还在,层层石级可看出往日的辉煌。
3. 杨汉秀故居
位于禹王宫前50米处的龙台街123号附5号。是解放前夕被国民党杀害于重庆金刚坡的革命烈士。故居占地约400平方米,为九通街房形式。上下二层,砖木结构,下面作商业用,上面作住宅。后面的二层上有通房的走廊,一层后面有通房搭了半间,用作厨房和堆放杂物的房屋。
4. 秦家祠堂
位于龙台镇西面4公里的北斗村。是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秦炳(字燧生)的故居。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为四合院落。整座祠堂的殿堂、楼阁、木梯都保存完好。正殿屋梁上雕梁画栋,龙飞凤舞,栩栩如生。
5. 杨森故居
位于龙台镇5公里的红旺村。杨森是国民党著名将领。故居是典型的川东民居建筑——三合院。正中是五间穿斗木结构的排伞房,两侧各为三间厢房。木雕细节精美,图型不同,有“福”字型、有花样型,纹饰雕刻精湛。最吸引人的是在院墙的四角筑有四座军事防御工程——碉楼,每座楼共有三层,高约10米,犹如四员大将守护着庄园,令人望而生畏。这种军事化的故居,极为少见。可惜院墙和碉楼已毁于“文革”。在广安市区北紫金山麓的涵虚园,1931年,杨森纳作私邸。此处为明户部尚书王德完修建。
杨森(1882~1977),原名淑泽,又名伯坚,号子惠。他是蒋介石的亲家。曾任国民党军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贵州省主席、重庆市市长兼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重庆卫戍总司令等要职,为四川军阀中最有势力的人物之一
6. 高灯沟风景区
距龙台镇1公里的高墩沟,山势峻峭,云蒸霞蔚,青松翠柏,郁郁葱葱,鸟语花香,河水湍急。一飞瀑挂于悬崖,高数丈,气势壮观。瀑布下段,山高谷深,怪石嶙峋,天然而成的水帘洞,清静幽凉,是避暑的绝佳去处。
简史:在广安城东北33公里,沙溪河东岸。镇因龙台寺而得名。聚落沿溪呈线状。人口约5.2万人。 品茗用餐:龙台白酒:起源于明朝。因原料的纯正,水质的玄妙,形成了清冽芳醇、纯香可口、回味悠长的特点。蒸泡耙(发糕,用米和黄豆制作而成)、油果子(面食,油炸,黄灿灿、香喷喷、绵软柔韧)、菜豆花(质嫩爽口、滑润细腻)、炖血旺(猪血)等都是当地小吃,可以品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