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如题所述

(一)病因的探讨及病因致病机制的研究
1、传染病病因及流行规律的探讨
(1)研究已知传染病的病原体和流行特点
质粒图谱分析 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
核酸杂交试验 寡核苷酸图普分析
RNA阶段电泳 PCR技术
(2)研究新发现传染病的病原体和流行特点
庚型肝炎病毒(HGV)
分离病毒
研究分布特点和传播途径
观察病毒在体内持续的时间
心肌炎
用PCR方法对3例心肌炎患者尸检心肌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检测,均为阳性,而脑外伤的对照组均为阴性
2、非传染病的病因及病因致病机制的研究
(1)心脑血管病的研究
载脂蛋白基因突变与高血脂症
(二)疾病易感性的测定
1、传染病
慢性丙肝病人中,HLA-B44出现频率高
达30%以上
对白喉毒素敏感的基因定位在5号染色体
长臂,而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敏感性基因
定位在19号染色体长臂。
2、非传染病
参与亚硝胺代谢的细胞色素P450(CYPs)基因族中的CYP 2E1启动子区RsaI识别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病风险增高有关,携带c1等位基因者发生食管上皮癌前病变和食管癌的OR值分别为3.1和3.2
参与解毒作用的谷胱甘肽转硫酶(GSTs)的基因GST M1,为+/+和0/+型与食管癌发病风险增高相关(OR=2.3),而且,GST M1+/+和0/+基因型与CYP 2E1 c1/c1基因型联合可显著增加食管癌发病风险(OR=8.5)
(三)疾病防治措施的研究
1、传染病的预防
(1)新疫苗的研制—核酸疫苗
(2)研究疫苗预防效果—与疫苗无应答的关系,如对乙肝疫苗低应答或无应答人群中,白种人和日本人携带HLA-DR3和HLA-DR7比率较高;而中国人HLA-DR14-DR52基因的携带率较高
(3)疫苗株引起的感染
2、非传染病的防治
异硫氰酸盐能组断环境致癌因素的活化,一些蔬菜特别是十字花科蔬菜富含异硫氰酸盐的前身物。如肺癌,当蔬菜摄入量从每天100g增加到500g时,肺癌的危险性约降低60%;
作为抗氧剂的胡萝卜素可减少或防止DNA的损伤;
叶酸可改变DNA甲基化或减少染色体断裂。
(四)疾病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价
1、治疗效果评价
从分子水平研究药物治疗过体内某些指标的变化情况
2、疾病预后的评价
胃癌病人nm23基因、P27KIPI基因、TGF-BRI基因表达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发现,癌组织内上述基因高表达组手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均高于低表达组或阴性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