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阴县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榆山县,大业二年(606年)改称平阴县。因境内地处古东原(东平)之北、古济水之南而得名。
平阴,春秋为鲁地,战国属齐邑,秦代属济北郡。汉属泰山郡。 三国属魏兖州剌史部。两晋属济北国。 南北朝刘宋时为济北郡辖地。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榆山县。大业二年(606年)设平阴县,此系以“平阴”命名之始。公元607年隋炀帝改州为郡,平阴县属济北郡。公元627年(唐贞观元年)属济州,公元754年(唐主十三年)属郓州,公元832年(唐太和六年),废平阴析入卢县与东阿县。公元837年(唐开成二年)复平阴县,仍属济州。五代时期(公元907-960 年),统用军号,平阴属天军所辖。公元1119年(宋宣和元年)属东平府。元初,属山东西路,后属燕河北道东表路总管府。明代属东平州。公元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属泰安府。民国五年设图书馆于南关槐荫亭;八年设讲演所于文庙后院;十九年图书馆与讲演所合为“民众教育馆”,分图书、演讲两部,并设阅览室。
民国十六年,我县成立妇女协会,任务是:宣传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妇女放脚,抵制日货,组织妇女学习文化等。
1950年5月属泰安专区。1958年11月平阴县并入东平县,属聊城专署。1959年10月恢复平阴县,属济南市。1960年4月属菏泽专区。1961年2月12日属济南市,同年4月18日由济南复属泰安专区。1985年3月27日属济南市至今。(以上出处)
清代,县辖24个里,333个村。民国前期(1912-1936年)辖5个区,192个乡镇,1937年日伪政权沿用民国区、乡。民主政府建立后,于1939年冬,原平阴县四、五区(牛角区、旦镇)划归肥、阴、阿办事处。1940年4月肥、阴、阿办事处撤销,同年5月建立阿办事处。于1943年1月将平阴县与东阿县合并,称平阿县,辖7个区。
1947年春,两县分置,平阴县辖4个区。1949年调整为6个区。1950年区下建88个乡。1952年又调整为7个区。1956年撤区并乡,辖21个乡。1958年3月调整为13个乡,9月又调整为8个乡、镇;11月成立4处人民公社。1959年10月撤销东平县,恢复平阴县,辖9处公社。1961年4月辖10个公社。1962年1月恢复东平县,平阴辖4处公社,同年3月划为9处公社。1963年调整为12处公社。1984年5月撤社建区、乡,辖8个区31个乡、镇。
1985年3月,设平阴、栾湾、玫瑰、孙村、孝直、东阿、旧县、洪范8个区,博士、三湟、毛铺、安城、庄科、夏沟、站西、子顺、李沟、陈老、前大峪、店子、展洼、亓集、湿口山、白塔、太和、旧县、吉城、尹村、洪范池、石碑子、阎庄23个乡,平阴、栾湾、刁山坡、孔村、孝直、东阿6个镇。
1985年9月20日撤区并乡,辖5个镇、7个乡:平阴、孝直、东阿、孔村、刁山坡5个镇,安城、旧县、店子、玫瑰、栾湾、洪范池、李沟7个乡,辖421个自然村,371个村委会。面积900平方千米。
1993年4月21日,玫瑰乡和洪范池乡撤乡设镇。至此平阴县辖7镇5乡。(以上出处)
1996年1月23日,将平阴县旧县乡整建制划归东平县管辖,旧县乡的行政区域边界以济政[1996]3号文所附的1:5万地形图上标绘的界线为准(鲁政字[1996]24号)。
1999年,平阴县辖平阴镇、栾湾乡、安城乡、玫瑰镇、刁山坡镇、东阿镇、洪范池镇、李沟乡、孔村镇、孝直镇、店子乡。
2002年辖11个乡(镇),346个行政村。年底全县总人口36.3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29万人。辖7个镇、4个乡:平阴镇、玫瑰镇、刁山坡镇、东阿镇、洪范池镇、孔村镇、孝直镇、栾湾乡、安城乡、李沟乡、店子乡。
2003年,设立新西直沟村委会。2003年底,全县总面积827平方千米。辖11个乡(镇),346个行政村。年底全县总人口36.3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04万人。
2005年12月12日,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平阴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通知》: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平阴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鲁政函民字[2005]34号),同意平阴县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一、撤销栾湾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安城乡,办公场所在安城乡;二、撤销刁山坡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玫瑰镇,办公场所在玫瑰镇;三、撤销李沟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孔村镇,办公场所在孔村镇;四、撤销店子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孝直镇,办公场所在孝直镇。平阴、东阿、洪范池三镇保持现有行政区划不变。
2010年5月[2],经省政府批准,撤销安城乡,设立安城镇,镇政府驻原安城乡政府驻地,撤销平阴镇,设立榆山、锦水2个街道办事处。2011年,将锦水街道的胡山口、尹庄、葛庄、于庄4个行政村划归榆山街道管辖[3]。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