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习俗

一百字 写出这个习俗的来历

1、商丘火神台庙会

商丘火神台庙会为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火神台亦称阏伯台、火星台,位于商丘古城西南 1.5 公里火星台村,火神台即阏伯台,又称火星台,台高35米,周长270米,为夯土堆积而成,目前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2、太昊陵庙会

太昊陵庙会的声势之大、会期之长为中原地区庙会所独有。每年自农历二月二日始,至三月三日止,会期一个月。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3、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

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前身为洛阳牡丹花会,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始于1983年,2010年11月,经国务院、国家文化部正式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节会,更名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由国家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

4、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自2006年(农历丙戌年)开始,升格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2008年国务院确定新郑黄帝拜祖祭典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编号480Ⅹ-32)。

5、中国南阳玉雕节

中国南阳玉雕节暨国际玉文化博览会,前身是南阳(镇平)国际玉雕节,南阳国际玉雕节是典型的民族文化节,始于1993年,每年一届,从2002年第9届开始,由市级升格为河南省举办,正式更名为“南阳玉雕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阳玉雕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昊陵庙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丘火神台庙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11
河南人吃东西认牌子,因为老牌子货真价实,保质保量,更重要的是因为技术独到,保持着传统的、特殊的河南风味。据《津门纪略》记载,老河南人吃糖炒栗子,要吃东门牌坊下郑三炒的,他的门口悬挂着“拣选遵化大栗子”的招牌,亲手一个一个地精挑细选,炒时频频添加糖稀,炒出的栗子又甜又面好脱皮。食者无论家住多远都要到这里来买。河南人吃花生总要买鼓楼下“张二”家的,或者是文庙前“大头”的。“大头”家的瓜子也好,都是大白心。要吃细糖(即南糖)最好是白家胡同或东门里永源斋的,吃好馅大糖是鼓楼北金声园口上的。吃元宵,户部街祥德斋的最好,买多少摇多少,个大馅全,糯甜新鲜;吃月饼毛贾伙巷胜兰斋的最好;芝麻饼要数东门一品香。祥德斋的家常烙、翻毛最拿手;春涌德的大小八件远近驰名。就连串胡同的丁伯玉糖堆、粘子也享誉津门,他出售的糖堆选上等材料加工细作,糖熬到最佳火候,放置一、两天不化,掉在皮袄上都不沾。

  河南人吃东西还讲究“应时到节”,俗话“借钱吃海货,不算不会过”,实际上也是说河南人讲吃,一定要“应时”,在相对的时令吃相符的东西,也是河南人吃的“讲究”。
第2个回答  2020-12-10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伴有一则凄凉的民间传说。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儿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无以糊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
  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这天,老太婆嘱老汉到煤矿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相处十分融洽。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慷慨应允,嘱他不要告诉别人。
  见了儿子,老汉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
  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