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人物是谁?

如题所述

《十万个为什么》里面并没有主要人物,它是由很多个小故事组成的。

《十万个为什么》是少年儿童出版社在20世纪60年代初编辑出版的一套青少年科普读物,最新版本是第六版,第六版总主编是韩启德。50年来,这套书先后出版了6个版本,累计发行量超过1亿册,是新中国几代青少年的科学启蒙读物,已经成为中国原创科普图书的第一品牌。

它在传播知识、普及科学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影响几代青少年走上了科学的道路。受其影响,冠以“十万个为什么”的图书层出不穷,成为少儿科普类图书的代名词。

扩展资料:

出书背景:

1956年,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以后,作为当时仅有的两家专业少儿出版社之一的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们很受鼓舞,一心想为孩子们出一些科普好书,打破当时科普读物非薄即少的现状。

然而1958年,他们和全国人民一样经历了一场令人难忘的“大跃进”,由于各方面都不成功,编辑们也从只讲速度、不讲质量的图书生产上停下来,思考只有注重质量才是正道。

1959年,他们就着手准备为高小、初中学生编一套自然科学“百科”式的回答各种问题的书,经过一段时间的组稿实践,才逐步确立了突破教科书和课堂教学框框的编辑思路,为今后十万的编辑工作定了调,《十万个为什么》成为了中国科普图书中最响亮的品牌之一。

1970年6月起,对以前所出十四册再一次进行了修订,并增编了第十五至二十三册。

1995年,中央确立了科教兴国为基本国策。编辑们意识到全国上下这样的氛围,为全面更新老版本《十万个为什么》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他们从1995年就开始了准备工作,并直接将目标朝向“新世纪”。

正如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给新世纪版的贺信中指出的那样“人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地意识到,未来世界的竞争,是高科技的竞争,而中华民族要振兴,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这个时候的人们比任何时候都明白科学对于自己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从“向科学进军”到“科教兴国”,虽然时代背景不同了,但是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洞悉读者对科学教育的需求变化,却成为少儿社的编辑们赋予“十万个为什么”不变的使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万个为什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15

十万个为什么里面没有主要人物,就是一些问题或者现象的解释。

《十万个为什么》的名称是借用了苏联科学文艺作家伊林(真名为伊利亚·雅科甫列维奇·马尔夏克)的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

伊林又是取自英国作家、19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的一个诗句:“五千个在哪里?七千个怎么办?十万个为什么?”“十万”是一个虚指,用来形容许多。

它在传播知识、普及科学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影响几代青少年走上了科学的道路。受其影响,冠以“十万个为什么”的图书层出不穷,成为少儿科普类图书的代名词。

《十万个为什么》这一图书品牌是由位于上海的少年儿童出版社在1961年出版的,文章通常采用“为什么?”的标题,每一篇文章是几千字的科学普及作品。该品牌诞生50多年来,以其贴近读者的编辑形式、严格筛选的图文内容影响了无数求知道路上的读者。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伊林生于1895年,逝于1953年。外文名:Илья Яковлевич Маршак (伊利亚·雅科甫列维奇·马尔夏克),伊林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欢做科学实验。童年时他仔细观察过各种生物和天象地质,这些都为他以后从文学文艺的角度创造诗一般的科普作品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十万个为什么》这一极富有生命力的名称,即取自伊林的著作,堪称最善解人意的科普作家,任何复杂硬的科学原理在他笔下都变得津津有味。《十万个为什么》惠泽几代人,他还编著了《大自然的文字》等文,其中《大自然的文字》被选入苏教版小学教材。

1914年中学毕业,伊林因成绩优异获得金质奖章。从1924年起,他还在大学念书时就开始创作科学文艺性短文。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工艺学院。1927年创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喜爱。

在这之后的30多年中,他为青少年创作了《几点钟》、《黑白》、《十万个为什么》等几十部脍炙人口的科学文艺作品,在普及科学知识,鼓舞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等方面起了巨大作用。他的作品知识性强,文笔流畅优美。 1953年11月15日,他在莫斯科逝世,终年58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万个为什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伊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7-02
米·伊林,他诞生于乌克兰
第3个回答  2012-06-08
科学家追问

ming zi a

第4个回答  2017-10-30
我不知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