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苜蓿夜蛾的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预防和治理方法

如题所述

棉花苜蓿夜蛾又叫大豆叶夜蛾,在全国众多地区均有分布,偏北方的苜蓿栽培地区是主要为害区。因此,农户们应该提前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该虫害造成的损失。本文将为大家详细总结棉花苜蓿夜蛾的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更好的应对该虫害。
为害特点:
1、2龄幼虫多在叶面取食叶肉,2龄以后常从叶片边缘向内蚕食,形成不规则的缺刻。幼虫也常喜钻蛀寄主植物的花蕾、果实和种子。
发生规律:
1、苜蓿夜蛾一年发生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
2、苜蓿夜蛾在成虫羽化后需吸食花蜜作补充营养,并有趋光性。成虫白天在植株间飞翔,取食花蜜,产卵于棉叶背面。卵期约7天。
3、苜蓿夜蛾的幼龄幼虫有吐丝卷叶习性,在内取食,受惊后迅速后退。长大后则不再卷叶,蚕食大量叶片。老熟幼虫受惊后则卷成环形,落地假死。第1代幼虫7月份入土做土茧化蛹,成虫于8月羽化产卵,第2代幼虫除食叶外,并大量蛀食豆荚、棉铃等果实,为害严重,9月份幼虫老熟入土做土茧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苜蓿夜蛾各代幼虫均在地下化蛹,结合其他害虫的防治,对中耕作物加强中耕。一年生豆科作物或其他寄生作物收割后应立即进行耕翻。
2.化学防治在苜蓿夜蛾幼虫发生期,掌握在3龄前喷洒药剂防治。一般广谱性杀虫剂常用浓度均有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