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鼓楼的由来

如题所述

临汾作为尧帝故都、历史悠久、文化灿硕的临汾,一直有一首关于鼓楼的民谣,流传了千百年:“平阳府有个大鼓楼,半截盖在天里头”。这里的平阳府指的是哪里呢?据史料《辞源》记载:今之临汾,“相传古帝尧之所都”。因其地在平水之阳,又在黄河东侧,故名平阳。也就是说民谣中传唱的“半截盖在天里头”的鼓楼,指的就是如今屹立在临汾市中心的地标建筑——鼓楼。
只是,如今高大雄踞的鼓楼,其前身却是用来治理水患而建筑的高台——“揖让台”。相传, 4000多年前尧帝当政时,黄河从孟门(今山西省柳林县西北23公里处的黄河之滨)沿山谷东流,倒流的洪水进入汾河,汾河水位暴涨,洪水淹及尧都,尧都百姓广受水患,尧帝为了指导百姓治理洪水,在汾河东岸建造一个高台,召集文武百官共同商议国事。当年尧帝将天子宝位,禅让给舜也是在此台举行,所以一直相传此台为“揖让台”。后人为了纪念尧帝,在揖让台的地址上修建鼓楼,整个楼形以“尧”字为标准。
据铁佛寺的碑碣记载: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临汾发生了8级大地震,地震后,临汾“寺庙倾塌,民舍无存,压死男女不可胜记”。当然,鼓楼也难逃厄运。7年后,新任知府刘棨到任,看到鼓楼的惨景十分叹息,深感责任重大,当即决定筹资谋划重建。由于震后百废待兴,工程历时近三年,到丁亥年春(公元1707年)竣工。后刘棨受百姓所托,将鼓楼取名叫“大中楼”。意为:“居中四达”,表里山河是其一。其二,尧对舜讲:“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允执其中”就是忠实地执行中道,为大众办事无偏无私,只有“大中”,才能安邦富民,永享天禄,故为“大中楼”。
重光诉殇
历经岁月蹉跎洗礼,如今鼓楼依旧龙盘虎踞,冲天而立,后人往来穿梭于脚下,赞其巍峨,感其敦厚。但它究竟始建于何代,并无文字记载。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平阳鼓楼有金代改建取名钟楼之说,且楼上悬有金明昌七年(1196)铸造5000斤重的大铁钟一口,以此前推,鼓楼最晚建于北宋时期。(据《临汾市志》记载:鼓楼应建于北宋(960——1279年)时期。但也有众多民间考究,称其建于北魏(386——534)时期。)
因尧帝发明创造了阴历计时,所以楼整体造型为四方四正,象征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基座每面为12丈(1丈=10尺=3.3米),象征12个月;高24丈,象征24节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2-06
平阳鼓楼,又名大中楼,位于临汾城中心,基座呈正方形,周长160米,楼高43.76米,依云逼日,为我国现在最高的鼓楼。 平阳鼓楼始建于北魏,楼上存有金明昌七年(1196年)年铸2500余公斤大铁钟一口。据方志和碑碣记载,历史上临汾鼓楼曾有过七次修建;现在的鼓楼是1987年重建的。大中楼基座券砌门洞,十字相交,通连四条主街。门洞上方各嵌有依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原刻复制的巨形石雕匾额,分别为“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楼基东西两侧各建有门楼,东曰“远眺”,西曰“云梯”。入门楼,沿级再登,拾级而上至中楼台坪及中、上楼层,近观远眺,别有风光。大中楼门厅匾额题词为明清两代所传,由徐向前元帅、著名书法(画)家启功、李锋、董寿平、段云、舒同、赵朴初诸先生书写,名人名作荟萃,胡为鼓楼增辉。 平阳鼓楼,又名大中楼,位于临汾城中心,基座呈正方形,周长160米,楼高43.76米,依云逼日,为我国现在最高的鼓楼。 平阳鼓楼始建于北魏,楼上存有金明昌七年(1196年)年铸2500余公斤大铁钟一口。据方志和碑碣记载,历史上临汾鼓楼曾有过七次修建;现在的鼓楼是1987年重建的。大中楼基座券砌门洞,十字相交,通连四条主街。门洞上方各嵌有依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原刻复制的巨形石雕匾额,分别为“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楼基东西两侧各建有门楼,东曰“远眺”,西曰“云梯”。入门楼,沿级再登,拾级而上至中楼台坪及中、上楼层,近观远眺,别有风光。大中楼门厅匾额题词为明清两代所传,由徐向前元帅、著名书法(画)家启功、李锋、董寿平、段云、舒同、赵朴初诸先生书写,名人名作荟萃,胡为鼓楼增辉。 更多在这里: http://www.gotolf.com/dispbbs.asp?boardID=68&ID=23628&page=1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9-21
临汾鼓楼的由来
有奖励写回答共3个回答
静美007
2019-05-30
贡献了超过114个回答
关注
成为第7位粉丝
临汾作为尧帝故都、历史悠久、文化灿硕的临汾,一直有一首关于鼓楼的民谣,流传了千百年:“平阳府有个大鼓楼,半截盖在天里头”。这里的平阳府指的是哪里呢?据史料《辞源》记载:今之临汾,“相传古帝尧之所都”。因其地在平水之阳,又在黄河东侧,故名平阳。也就是说民谣中传唱的“半截盖在天里头”的鼓楼,指的就是如今屹立在临汾市中心的地标建筑——鼓楼。
只是,如今高大雄踞的鼓楼,其前身却是用来治理水患而建筑的高台——“揖让台”。相传, 4000多年前尧帝当政时,黄河从孟门(今山西省柳林县西北23公里处的黄河之滨)沿山谷东流,倒流的洪水进入汾河,汾河水位暴涨,洪水淹及尧都,尧都百姓广受水患,尧帝为了指导百姓治理洪水,在汾河东岸建造一个高台,召集文武百官共同商议国事。当年尧帝将天子宝位,禅让给舜也是在此台举行,所以一直相传此台为“揖让台”。后人为了纪念尧帝,在揖让台的地址上修建鼓楼,整个楼形以“尧”字为标准。
据铁佛寺的碑碣记载: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临汾发生了8级大地震,地震后,临汾“寺庙倾塌,民舍无存,压死男女不可胜记”。当然,鼓楼也难逃厄运。7年后,新任知府刘棨到任,看到鼓楼的惨景十分叹息,深感责任重大,当即决定筹资谋划重建。由于震后百废待兴,工程历时近三年,到丁亥年春(公元1707年)竣工。后刘棨受百姓所托,将鼓楼取名叫“大中楼”。意为:“居中四达”,表里山河是其一。其二,尧对舜讲:“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允执其中”就是忠实地执行中道,为大众办事无偏无私,只有“大中”,才能安邦富民,永享天禄,故为“大中楼”。
重光诉殇
历经岁月蹉跎洗礼,如今鼓楼依旧龙盘虎踞,冲天而立,后人往来穿梭于脚下,赞其巍峨,感其敦厚。但它究竟始建于何代,并无文字记载。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平阳鼓楼有金代改建取名钟楼之说,且楼上悬有金明昌七
第3个回答  2020-11-13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临汾重修鼓楼,给在四川的临汾人发了捐款通知。我家父亲(临汾东麻册村人),母亲(山西岚县人)加上我们在四川出生的五兄妹都捐了钱。为临汾老家重修鼓楼尽了绵薄之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