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三节送礼规矩

如题所述

一年三节,分别是指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在春节的时候,会送一些糕点,饮料等等,而在端午节的时候,基本都会送粽子,鸡蛋等等,而到中秋的时候,会送月饼,水果等等。
第一条:礼物轻重要得当。 一般来讲,礼物太轻,又意义不大,很容易让人误解为瞧不起他,尤其是对关系不是太亲密的人,更是如此。但是礼物太过于贵重,又会使受礼的人有受 贿之嫌,尤其是对于上级,同事应该特别注意。不要适得其反,礼物没送成情谊也不在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花钱找病”何苦呢?因此礼物轻重的选择以对方能够愉悦接受为尺度,争取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多花钱,办好事!
第二条:送礼的时间间隔要适宜。 送礼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过频过繁或时间间隔过长都是不合适的,过于频繁的送礼,不仅会让人说你大手大脚,另外,礼尚往来,人家必然要还情于你,这不是增加人家的经济负担吗?一般来说,以选择重要节日,喜庆寿的时间诞送礼最佳,送礼既不显得突兀虚套,受礼的收的心安理得,两全其美,岂不美哉!
第三条:送礼前要了解风俗禁 忌 这就要考虑送礼对象的民族,风俗习惯,以免送礼送出麻烦来,还要注意送的礼物的寓意,有些礼物在不同地方的人眼里就代表着不一样的寓意,例如:如果你给病人(上海人)送去苹果,那么你就是送错了礼,上海人叫“苹果”和"病 故"两字发音相同。所以在送礼的时候要首先了解受礼人的习俗!
第四条:礼品要有意义 礼品是感情的载体,任何礼物都代表这一种感情或一种心意,爱情,友情,祝贺,孝敬等等。所以选择礼品是要与自己的心意相符,并且还要从受礼人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一件富有意义和耐人寻味的礼品是最好的!例如:为心爱的人送上一条漂亮的围巾,她会含情脉脉地依偎在你的怀里......
评论礼物的质量,不是以金钱的价值来衡量的,而是以礼物本身的意义,和创造的效应来衡量的!因此,在选择礼物的时候要考虑他的思想性,艺术性,纪念性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09
“礼”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是精神和意识层面的,是在此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对人的行为上的规则和要求。思想意识上的要求是对维系以上复杂关系表现出的思想上的重视和精神上的虔诚。到了西周就形成了一整套礼仪规范,后来形成一本书叫“礼经”。是古代礼仪规范的集大成者,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又有了新的发展。第二层是体现对各种关系思想上和精神上重视的物质体现,具体来说就是财物,因此,财物的多寡和珍弊,就体现出送礼者对这些关系的重视程度。也就是说要通过物质体现出精神,所以,有的时候财物的“礼”,比礼节的“礼”更重要。楚国曾经就因为向周天子纳贡时少了一车茅草,周天子就命令中原诸侯讨伐楚国。所以,民间谚语说:“欠人礼比欠人钱都狠。”日常生活中也会出现借钱送礼的情况。

“礼”最早起源于祭祀和战争,祭祀时需要向神行礼和送上表孝心的珍贵的祭品,战争时战败一方要向战胜一方行臣服礼,同时送上表崇拜的礼品。这个是上层社会礼的起源,下层社会贫民百姓,“礼”起源于对于一个圈子的维系,是生存的需要,因此,人们一定要用礼来维系血亲、姻亲、邻居、朋友、上下级和同行同事的关系,遵循这个区域圈子的礼仪规范,保持较好的人际关系和做人口碑,以求得人们的帮助、支持和拥护。在古代,一个人不尊崇这个区域圈子的礼仪规范,他就是另类,谁受到人们的口诛笔伐和鄙视,他就很难在这个区域圈子生存,所以,在农村,某家有事,方圆十几里,或一条沟的人都会来送礼,不是这家人一定会做人或者这些邻里关系一定很好,而是大家都遵从“礼尚往来”的原则。亲朋之间当然也遵从这一原则,所以,当有人不想保持与某人的关系时,就会从送礼上表现出来,突然有一方不遵从“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原则,他明知道对方有事装糊涂,不闻不问,更不送礼,这一方当然就知道他不想保持友好关系了,两家关系也就走向陌路。

“礼”的实质是爱,人们向神行礼,是希望得到神灵的保佑和关爱;人们向战胜者行礼,是希望求得战胜者的宽宥和原谅,给予自己关爱,平凡百姓之间行礼,是希望求得亲朋、邻里和同事同行的关照、帮助和爱护。所以,“礼”是仁爱一种表现形式和维持方法。

当今社会人们更注重物质,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更看重财富的多寡,过去送礼大多是物品,柴米油盐酱醋茶粮食等食物和棉纱布匹被面床单等生活用品都可以充当礼品,两千年后,风行送礼金,这次可是以现金的多寡来衡量礼品的轻重,既实惠,又精准,也便于人们互相比较。对送礼者是一个严峻考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