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经济世界第一,人口超一亿,为何会被辽、西夏、金吊打?

如题所述

是什么原因让经济富裕、文化繁荣、科技先进的北宋朝,军队战斗力如此不堪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强干弱枝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朝吸取唐朝灭亡的教训,把地方的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还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这样的措施固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皇权的加强,但也造成地方没有重兵防守,唐朝节度使镇守边疆的格局随之瓦解。少数民族一旦入侵,地方没有有效的防守能力。

第二、中央禁军的战斗力由于政治腐败而不强。如若说地方没有军队,对少数民族不能形成有效防御,中央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也行,但宋朝中央军队虽多,战斗力却实在不敢恭维。历次战争证明了这一点。是宋人武艺不精吗?不是。是宋人不爱国吗?也不是。是因为军队的腐败。有才能的战将一个个被奸佞小人所害,杨家将、王进、林冲等,这些人物虽有很多文学色彩,但也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有才能的人在当时的官场里是无法生存的。

试想,一个国家的军队,只用了一些会争权夺利、贪污腐败的小人为将军,一旦战争爆发,战败那是必然的了。所以宋朝不是被敌人打败,而是被自己的腐败打败的。宋朝的两位皇帝被俘虏,那也算是咎由自取。

第三、皇帝的昏庸。一次次战败,一次次的求和,花钱买和平。最终的结果是少数民族政权越来越富有,富有之后,粮草更多、武器更多,于是战斗力更强。是宋朝用自己的钱,为少数民族政权养起了一支支强大的军队。而这一切归咎于皇帝的软弱和昏庸。每一朝代,开国之君的英明,让周边政权无机可乘。

而随着国家的富裕,后边皇帝在安乐窝中长大,只会享乐,失去了责任心和为天下苍生的良心。一旦有国家有难,只想着自己,不惜出卖国家利益来换取自己皇位的暂时安全。这样的皇帝,迟早会把国家卖光。晚清时期,清政府的一次次赔款,尤其是对日赔款,养肥了日本,差点让中国灭亡,就是相同的道理。 

第四、文官政治的危害。文官政治在北宋时期全面形成。文官地位比武官地位高,带来的一个间接后果就是军队战斗力的下降。在文官政治下,他们的治国重点是经济、政治、文化,而不是军事,整个国家政权对军队建设的重视不够,于是军官素质不高、士兵作战能力不强。打仗的时候,再加上文官的瞎指挥和牵制,怎么能打胜仗呢?

第五、官场的内斗和腐败。最出名的是王安石和司马光之间的斗争。这里不论谁对谁错,我们只看王安石变法最后被司马光全面废除,表明当时的内斗是非常严重的。正因为这种内斗,耗尽了北宋政权的外斗之志,官员的心思都用在了对付自己人上,哪有心思对抗外敌呢?甚至在外敌入侵的时候,还在内斗,不败等什么呢?正所谓要想对外取胜,必须先治理好内部。再加上北宋官场的腐败,使民不聊生,农民起义不断,最出名的有宋江和方腊起义。这些农民起义也加速了宋朝的灭亡。

国家军队战斗力的强弱与经济的富有、文化的繁荣没有必然的联系,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经济富有的国家,更容易使社会上层滋生一种享乐思想,文化的繁荣让人民多了一些文人气息而少了勇武精神,政治的内斗和腐败又使人才不能得到重用、对敌不能团结,这些都是北宋军队战斗力不强的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8
北宋皇帝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力,实行了文治武功的政策。在宋朝文人的地位比武官高太多,秀才打战几乎都是纸上谈兵,这致使了宋朝武力值低。
第2个回答  2020-11-08
因为虽然经济文化发展的好,但是武力方面是十分落后的,长期实行重文轻武的策略,武力方面很是薄弱。
第3个回答  2020-11-04
你要了解北宋的衰败,那就别听信某些人说的什么中央集权,以文御武,阶层腐败,这种话就是读书读傻了的人才会说。
北宋的衰败有没有这些原因?有,但这只是加速北宋衰败的原因,却不是北宋衰败的起因。
北宋的衰败,很简单,也很直接,就是源于宋辽最大的一次碰撞【高粱和之战】随后【檀渊之盟】的签订,之后才是历史上评价的那些中央集权的原因。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败开始,可以说北宋大军也是王者之师,战无不胜,也曾灭国无数,结束了整个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
随后宋真宗赵光义登基后,借着开国的军心士气,勿忘物理。
当最后一个混乱之国北汉灭掉之后,赵光义自信息无比的膨胀,觉得可以一句而下顺势把大辽也给收拾了。
当时的北伐大军刚刚经历大战,人疲马乏,可装广义不管不顾,继续发兵想要攻下幽州城。
幽州乃是雄城,攻城的难度要比守城大数倍。
当时的赵匡义可能觉得他刚打了胜仗,军心士气高涨,可却没考虑过将士们正身心疲惫,粮草不足的状况。
围城攻打旷日持久,幽州城苦苦坚持,眼看要突破了,这是辽皇率领大批援军感到,赵光义见势不妙,竟然驾车逃跑,随后幽州城内的辽军设计,领城中汉儿高喊宋军败退。
本就军心疲惫的宋军听到这话,士气彻底跌入了谷底,再加上赵光义的逃跑,无人重整军心,至此北宋彻底败了。
这是宋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真正,也是彻底断送了宋代的最根本的原因。
高粱和之败,打碎了北宋将士们的军心士气,打断了北宋汉儿的骄傲,更打断了宋代百姓的希望。
打败之后,民心惶惶不安,整个北宋都在担心这辽国挥军南下。
在这种氛围下,寇准拉着逃跑的赵光义去谈判,缔结了檀渊之盟这个屈辱的盟约,更是成了北宋人民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只要这个盟约存在,军心士气就无法重振起来。
但为什么辽国赢了高梁河之战却没有趁机南下灭国北宋呢?其实根据记载,当时的辽皇比赵光义更惨,已经重伤昏迷了,可他依然提前让人架着马车继续追赶,当时的辽国伤亡也十分惨重,根本无力南下。
随着檀渊之盟的缔结,整个大宋上下愁云惨淡,人人都担心辽国会随时挥军南下。
再加上当时辽国跋扈,军心士气高涨,逐渐开始恢复了有生力量。
大宋上下担心辽国借机找借口开战,所以有人建言‘愿陛下二十年不提刀兵’。
这本是隐忍,可在大环境的压迫下,中央集权,以文御武、上下贪腐等等问题爆发了,这让原因让北宋再也没齐来,其实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北宋树立了儒家这个祸害,让当时的文官有了一个利益勾结,串联把持朝政的机会。
所以历史上的评价,那只是加速衰败的原因,北宋真正衰败的起因就是高粱和之战。
这一站乃是倾国之战,胜北宋则扭转局势,败……就什么都没了。
第4个回答  2020-11-08
因为北宋时期的军事能力还是比较差的,所以才会这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