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有何看点呢?

如题所述

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有以下看点:

1、中国目前最大航天器组合体即将亮相  

按计划,神舟十二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的前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

4月29日,长征五号B火箭成功发射天和核心舱,拉开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在轨建造的大幕。5月29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升空,30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和天和核心舱顺利实现快速交会对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成为首个停靠空间站核心舱的航天器。  

天和号核心舱发射质量22.5吨,是我国目前发射的最大的单体航天器。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质量13.5吨,若再加上8吨级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总质量将达到约44吨,成为中国目前在轨运行质量最大的航天器组合体。  

按照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我国将连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发射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未来随着实验舱的发射,空间站组合体的质量也将不断增加,纪录也将不断刷新。  

2、聂海胜“三巡苍穹”  

此次神舟十二号搭载了3名航天员,分别是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聂海胜担任指令长。这是聂海胜第三次执行飞行任务、第二次担任指令长。聂海胜在1998年1月入选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03年9月,入选神舟五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2005年10月,执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2013年6月,聂海胜再度出征,执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并担任指令长。  

神舟十二号任务成功后,聂海胜将成为继景海鹏之后,中国第二个“三巡苍穹”的航天员。景海鹏曾执行“神七”、“神九”和“神十一”飞行任务。而且此次根据此次任务计划,三名航天员将在轨驻留3个月时间,加上之前两次飞天经历,聂海胜也将成为目前中国在轨驻留时间最长的航天员。  

对于第三次出征,聂海胜向媒体表示:“我已年过半百,但为航天事业拼搏的心依然年轻。只要国家人民需要,我会勇往直前!”  神舟十二号任务成功后,聂海胜将成为继景海鹏之后,中国第二个“三巡苍穹”的航天员。  

3、太空快速“万里穿针”将上演  

据悉,此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新增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径向交会对接和180天在轨停靠能力。此外还改进了返回技术、进一步提高落点精度,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  

所谓交会对接,是指两个航天器在空间轨道上,会合并在结构上连成一个整体,这是载人航天活动的三大基本技术之一,是实现空间站和空间运输系统的装配、回收、补给、维修、航天员交换及营救等在轨服务的先决条件,复杂度高、精准度高、自主性要求高、安全性要求高,被形象地称为“万里穿针”。

在神舟十二号之前,神舟飞船及航天员已经掌握了自动交会对接和手动交会对接技术。2011年11月,神舟八号成功完成了与天宫一号的两次自动交会对接。  

2012年6月,神舟九号在航天员刘旺的操控下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手控交会对接,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交会对接的国家。  

在近地快速交会对接技术上只在天舟货运飞船上进行了验证。2017年,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快速交会对接在轨试验圆满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近地快速交会对接的国家。上个月发射的天舟二号也采用了快速交会对接。  

载人飞船采用快速交会对接主要有三个好处:从人的方面说,可以缩短航天员在飞船狭小空间中滞留的时间,几个小时就能抵达空间更大的空间站,减少航天员不必要的体力与精力付出,使太空飞行变得更加舒适。

从任务角度来说,快速交会对接还可保障科研用品,特别是生物制剂等无法经历长期运输的货品尽快送达空间站,这对某些试验可能是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从安全的角度来说,如果空间站等航天器突遇紧急情况,快速交会对接可以快速地对故障实施抢修与紧急救援等工作。  

航天员将首次着陆东风着陆场

与之前“神舟”飞船返回舱着陆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不同,神舟十二号返回舱将在东风着陆场着陆,这也是载人航天计划实施以来,东风着陆场首次迎来载人的飞船返回舱。

2016年,我国首次启用东风着陆场,圆满完成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搭载的新一代载人飞船缩比返回舱搜索回收任务。2020年5月8日,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东风着陆场紧邻巴丹吉林沙漠,着陆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地形地貌以沙漠、山地、草湖、戈壁为主。

根据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副总设计师卞韩城介绍,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功能最为齐全的航天发射场,主要任务是发射卫星和载人飞船。但大家可能不知道,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载人飞船的着陆场,今后航天员会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最后又返回降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