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东汉国舅董承?

如题所述

首先我们先看看董承是谁?他又做了些什么?

董承,是东汉末年朝中的大臣,为了维护汉献帝刘协的利益,他试图谋划诛杀曹操,后因为计划暴露反被曹操诛杀。

在历史上董承有两个身份,第一个是汉献帝后宫董贵人的亲生父亲,那么董承应该被叫做国丈而不是国舅。第二个身份是汉灵帝母董太后的侄子,那么汉灵帝与汉献帝是什么关系呢?汉灵帝是汉献帝的父亲,作为汉灵帝母亲的侄子,辈分上来说应该与汉灵帝同辈,比汉献帝长一辈,如果从这个层面来看,董承被叫作国舅就是理所当然的了。但是第二个身份并没有经过历史资料的论证,以致于后世学者对于董承国舅的身份有所异议。

董承本是董卓女婿牛辅的一名家仆,在刘协从长安到洛阳的路上为了保护汉献帝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被刘协封为卫将军,又晋升为车骑将军,此后董承的一生便与汉献帝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汉室名义上虽是刘协做皇帝,但实际大权却掌握在曹操的手里,汉献帝为了能够夺回权利,决定起兵对抗曹操,便将一份诏书藏在了自己的衣袖中带出给了董承。

  董承接到刘协的密诏之后,就秘密联络刘备、吴子兰、种辑等人,以勤王为名义,讨伐曹操。但刘备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而董承的密谋又被曹操识破,于是在公元200年,董承、种辑以及董承的家人都被曹操杀害了。

董承在三国的发展中,虽然是一个小人物,但在汉室的灭亡起到了加速的作用。

那么历史上,人们又是怎么评价他的呢?明朝的思想家李贽说:“云长先生之外,董承六人亦可取也,即以六人配享关庙,亦见汉家忠义不乏人也。”一句话,董承真忠良也。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诗云:密诏传衣带,天言出禁门。当年曾救驾,此日更承恩。忧国成心疾,除奸入梦魂。忠贞千古在,成败复谁论。

《通鉴辑览》:董承智不及王允,而欲效图卓之举,非独自杀其身,适足以危其主,所谓志可矜而智不逮者也。然操之得入,本由董承,与正名讨贼者不可同日语矣。真是好心办坏事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