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前秦国真的有五大邻国吗?

如题所述

这个说法来自于《大秦帝国》,而大秦帝国是小说,属于文学体裁,并不是历史。

那么到底可信不可信呢?

简单点说,商鞅变法前的秦国,有2-3个直接接壤的中原邻国(楚、魏、韩),有2个间接接壤的邻国(燕、赵),当然,还有一堆接壤的游牧民族国家。

战国时期的疆域一直处在剧烈的变化之中,商鞅变法前,与秦国长期直接接壤的有楚国、魏国,韩国有时接壤,有时不接壤;由于河西高原在魏国手中,因此而赵国和燕国并不直接和秦国接壤,但是通过游牧部族的领地可以到达秦国;而齐国则只能通过中原六国才能够到达秦国。

在秦孝公以前,秦国的疆域主要在关中平原和陇西一代,曾短暂占据过河西高原中的芮、梁、西周王畿故地,但随即被兴起的魏国给夺走了。

因此,秦国南部通过武关、商於与楚国的房陵、上庸之地接壤;秦国东部通过河西高原或者函谷关以东(秦魏前线),与魏国接壤;这两个国家与秦国接壤的事实一直是没有变化的。

但是,三家分晋以后,韩赵魏的土地一直处在剧烈的变化之中。一是因为三个新兴的国家频繁对外功伐,导致疆域变化频繁;二来,韩赵魏为了形成相对整块的领土,一直在换地。对,你没看错,他们经常换来换去,因为三家在晋国的领地就是相互不接壤的小块。

因此,韩国一会是秦国的邻国一会又不是,在商鞅变法前,秦孝公攻占了成周附近的原国,此地与韩国接壤,因此也算秦国的邻国。

而赵燕两国一直都没有与秦国接壤,但是秦国之北是义渠等游牧部落的领地,再往北通过林胡可以到达赵国的离石、晋阳;丛林胡再往北走,通过楼烦、代国、鲜虞等游牧领地,也可到达燕国。

虽然游牧部落大部分时间对中原都没那么友好,但也并不是不能通过。因此,不通过中原国家就能够到达的赵国和燕国,十分牵强的也可以算作是邻国吧。

商鞅变法后,秦国北部通过对河西高原的占领,与赵国直接接壤;通过对函谷之地的占领和河南之地的渗透,与韩国接壤。

南部,秦国兼并巴蜀,进占房陵,与楚国的边界线越来越长。

但即使如此,秦国也只有赵、魏、韩、楚四大直接接壤的邻国,因此,五大邻国属于小说的夸张说法,是为了凸显当时秦国生存环境之恶劣,为后面秦国的变法和屈辱埋下伏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5
其实并没有,是被夸大了,当时与秦国相邻的其实只有赵国、魏国、楚国和韩国四个国家,也并非都很大,只不过是为了凸显秦国变法和环境的险恶,所以才这么写的。
第2个回答  2020-11-25
基本可以看出,与秦国接壤的国家或者民族确实有五个甚至更多,但对秦国有实质威胁的基本是中原国家。
第3个回答  2020-11-25
的确是有五大邻国,包括巴蜀等国,但是商鞅变法之后都被秦国全部收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