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学习英国文学的原因有哪些

如题所述

英国文学课程是高等院校外语专业高年级必修课程和主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英国文学课却遭遇了尴尬之境,成为少数文学爱好者和拟报考文学专业研究生的“曲高和寡”的科目。造成文学课处境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学思想、教师、教法等都是制约文学课顺利实施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经济发展本身的高度重视及市场经济概念的推广,人们一方面对外语越来越重视,另一方面也把功利主义思想引入到外语学习中。外贸英语、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和科技英语等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和课程应运而生。“这种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和重技能轻人文弊端的集中体现冲击着文学课教学。”文学课在实际教学中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授课量和教学内容已被大大压缩了。现有的大部分文学教材均是按照每周4学时编写的。而实际上许多院校都开不到教材所要求的课时。1学年不过72学时,在如此紧迫的时间里,要学完《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其时间之紧、内容之多、难度之大就可想而知了。这种勉为其难的做法能收到多大的预期效果呢,行家们自是心知肚明。因课时有限等客观因素,教师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英国文学有个整体了解,就不得不采用单一的输入模式。教师试图通过对篇章的分析让学生掌握文学阅读的能力,学生因为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复述”,难以走进作品之中,要形成自己对文学作品的见解便无从谈起。文学选读仅仅停留在作为对文学史的补充阶段,这种教学模式不但破坏了作品的完整性,而且忽视了对文本的感受能力和分析批评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学生的接收结果也往往令老师感到失望,文学课形同虚设,从而达不到开设文学课的目的。
  另一方面,教师教法也是制约文学课顺利实施的一个主观因素。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的能力越强,教学效果越好,越受到学生的欢迎,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文学课教师更是如此。英国文学课程由于历史跨度大、文学流派众多、作家的风格纷繁多样,以及不同时期呈现出的不同文化思潮、语言特点等,这就要求英国文学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中西方文学理论修养。同时,文学是对人生体验的文化表征,首先,文学作品隐含对生活的思考、价值取向和特定的意识形态,那么英国文学课教师就要具备深厚的人文基础知识。文学是一种资源、一种体验、一种投入、一种感受,因此教师首先要潜心研读大量的文学文本,获得较强的文本感受能力;其次,文学教师还要有深厚的英国文学理论知识,对中西方比较文学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运用理论对文本进行阐述;同时,文学教师要有宽泛的人文基础知识,吸纳和兼容文史哲及相关各学科的专业知识,以提高文学欣赏的深度广度及跨学科跨专业的研究水平、文学鉴赏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而目前高校教师队伍中,真正能够坐下来潜心研读文本,钻研文学理论,立志搞文学的教师却为数不多,多半受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文学教学与研究处于萎缩状态,文学教师也趋于边缘化。这种现状就要求文学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拓宽思维模式,从非直接功利的角度出发潜心文学教学,探索教学教研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只有教师通晓有关知识,才能较好的有效的传达给学生;只有有所研究,才能在传达的同时启迪后学”,使文学课达到增长知识、锻炼思维、陶冶情操、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文学教师任重道远!
  目前,我国英语专业文学课的现状,已经引起了众多的学者及有识之士的关注和思索,对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笔者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一浅显的探讨。首先,要克服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优化教学模式,认识到文学课在扩展知识、培养能力、提高人文素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重视文学课时不足的问题,加强文学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大师资培养的力度,使那些立志于文学教学的青年教师有机会继续“充电”,提高教学水平。教学管理部门要积极地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从非功利的角度改善师资结构。其次,文学课教师要做好自身的知识结构更新,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学理论修养,从跨学科跨专业的视角去研究文学作品以及文学教学实践,给学生提供更宽广的视角去欣赏英国文学的博大精深及英语丰富的表现力和魅力。同时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参与多交流,把消极被动地接受变为积极主动的接受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积极参与文学欣赏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再者,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真正意识到文学在增长知识、扩展思维、陶冶情操、增强鉴赏能力和判断力、提高语言修养等方面的重要性。“文学欣赏其实是一种高层次的语言实践活动,它在提高一个人的语言感悟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习者的交际能力、文化意识、民族差异敏感性以及学习者自身的人文素质。”因为文学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艺术,它最能体现一个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最能展示一个民族的语言活动,也最能加深我们对不同民族和本民族的认识。对文学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明确了,学习才有动力。文学教学不是去寻找各种权威或正确的解释,而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阅读和思考的场所,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个性化的阅读,尤其要加强学生对英国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浅尝辄止,虽然上了一两年的文学课程,却没有接触过一部完整的小说或一个完整的剧本,没能学会如何欣赏和分析文学原著。如果“离开了和读者之间的交流,作品的潜在美学价值没有被体验,作品就失去了实质性的存在意义”。阅读英国经典文学作品,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接触到支撑表层文化的深层文化,即西方文化中带根本性的思想观点、价值评判、西方人经常使用的视角,以及对这些视角的批评。只有走进文学作品,从多角度挖掘作品的深层内涵,才能加深我们对其他民族的认识。总而言之,要使英国文学课成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文学修养和人文素质的主要手段,那么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要进一步加强对文学课本身特点的研究与认识,从而设计出一种贯通人文教育与英语教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