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在职场就没有竞争力了吗?

这段时间很多大企业的裁员风波让很多人有了职场中年危机,甚至有的企业在招聘时说过了35岁的一律不考虑。难道35岁在职场上真的没有竞争力了吗?

这个问题应该客观来看待,假如说在35岁之前你的职业生涯是0, 那么35岁确实是没有什么竞争力的,假如说35岁的你有10多年的优秀工作履历,那么这个年龄只能提升你的竞争力,而不是贬值。

什么是竞争力,竞争力就是你能够给他人提供的价值,就是你手中所掌握的核心技术,不论你长的好不好看,不论你的年龄大不大,只要别人做不了的事你能做,那么你就是有竞争力的。

通过在职场多年的摸爬滚打,我总结出了三个职场人提升竞争力的方法:

1. 自我管理

沙拉斯特曾说过“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命运建筑师。”一个优秀的职场人能够有效的进行自我管理,能够从本性出发,不是控制自己,而是通过引导自己,顺势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自我认知,包括自己的优势,自己的价值观,自我成就的目标。

而后才能做出有效的自我管理,可能需要做出一些以前从未做过的事,在思考和行动上才能成为自己的首席执行官。保持自我管理的好习惯是难能可贵的,短期内或许难见成效,但将结果诉诸时间,你会感受到它的巨大价值。

2. 坚持学习

工作的时候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面对新鲜的事物,不能恐惧。要带有好学的心,对新知识进行研究。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作为职场人更要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只有积极的去接触新的思维、技术、方法,才会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不少职场人自从进入职场便停下了学习的脚步,不再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逐渐被隐性淘汰。坚持学习,相信对知识学无止境的行动力将会为你带来由内而外的提升,为职场的发展注入活力。

3. 善于沟通

缺乏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在职场是致命的缺陷。善于沟通的职场人会从对方的需求出发,发挥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往往可以明确清晰地出自身观点,言之有物,从对方的痛点出发,讲述故事,增强自己的影响力。简洁完善的沟通会使一件事变的很轻松,而且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功效。

与人沟通,最重要的不是说话技巧与方法,最重要的是尊重,尊重他人就等于尊重自己。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掌握沟通技巧,积极地传达自身的意见,这对职场生活大有裨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3

当今社会,大部分职业都是青春饭。“不是我不懂,是世界变化快”年龄的增长是不可抗拒的,你唯一的办法就是“不停的奔跑”

在这个世界不怕你变老,就怕你掉队。

以程序员为例:年龄偏大的程序员相对于年轻人逻辑思维能力稍差些,这些大家都不会予以否认,毕竟这是人类的自然规律。但这也并不能表示,因为这样就会将所谓的“老程序员”从社会淘汰。

年轻程序员虽然在体力以及脑力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工作经验欠缺。“老程序员”因为工作经验及阅历等原因,往往在面对均等的升职机会时,往往最容易获得更高的职位例如项目经理、产品总监等,主要做管理指导工作。

天赋不是人人都有的,但是努力是可以自由选择的,你要竞争的就是超越自己。

你可以靠努力用十年甚至二十年时间,把自己打磨成一个技术大牛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第2个回答  2019-07-04
职场生存力和年龄没有直接的关系,决定你35岁以后是否有职场竞争力的是这三点,也是大家需要提前培养自己的地方。

1.健康的身体。

健康的身体对于一个职场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句老话叫做“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病来如山倒”,如果你三天两头地生病,你一定会分心,为自己的身体忧虑,你也会经常请假去看病。

这样的情况值得同情,但是公司肯定是不会留下这样的员工的,一方面影响工作,另一方面公司害怕担责任。

所以说,想要在职场中保持竞争力,还需要先保证身体健康,即使工作再忙,也要记得按时吃饭,适当锻炼身体。

2.出众的能力。

无论什么时候,不管是35岁还是45岁,还想要在职场有竞争力,出众的能力都是核心条件。

“斜杠”是好,显得很厉害,什么都会的样子,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可以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但是你一定要有一个“一根针捅破天”的能力。

让人一遇到这个事情就想到你,认为你是这个领域的高手,只有你才能完美解决。

3.学习的能力。

时代日新月异,互联网发展迅速,不要因为现有的优越就放弃成长和改进,打败你的很有可能是你意想不到的东西。

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习自己领域的内容,提高核心能力;还要学习新事物,有工具思维,能用工具实现的,就不要手工浪费时间了。

很多传统手艺都快要失传了,如果现在利用自媒体进行传播,让大家了解其魅力,我想很多传统手艺也许可以得到传承。
第3个回答  2019-06-05
据报道,阿里巴巴每年都会对员工进行大规模的调整。从2015年到2018年,三年之间就有16次人才组织架构的调整。目前阿里企业员工平均年龄32岁,截至2018年9月,阿里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中,“80后”已经占到80%,“90后”管理者超1400人,占管理者总数的5%。早在2017年,华为便传出华为中国区开始集中清理34岁以上的交付工程维护人员,研发部门开始清退40岁以上的程序员,同时“45岁退休”的独特人力管理模式已经实行了好多年。

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人到中年还没有做到管理岗,是会被归类到失败者阵营的,加之这部分员工的薪资成本更高,在裁员时属于首当其冲,在求职过程中,年龄也会成为一道看不见的围墙。

“他们可能是觉得我这个年龄拼不动了,但996或者加班我也是能够接受的,起码要给个机会吧。”在另外三四个内推中,吴刚在一面二面基本上都是一路平推,非常顺利,但在总监或者VP那一级别的面试中,吴刚无一例外地碰了壁。

直到此时,吴刚才对就业形势不好的现状有了体感的认知,因为在前几年,招入一位资深员工,只要产品经理点头就可以了,再跟上面打个招呼,之后就可以直接办入职了。招一些层级不算高的员工居然要总监级别出马,就证明企业是一定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而后者往往优中选优,从几十个被选中找到最合适的那个。

“你介不介意加班?介不介意跟自己年轻的同事一起工作?”这是各家总监普遍会提的问题,无一例外都很在意吴刚的年龄。在面试中,只有一个当场给了回复,“我们这边的岗位是下半年才到岗,现在就是看看候选人们各自的情况,所以现在没法立刻回应你。”吴刚一停,这明显是委婉地否了自己,而面试的另外两家则压根,足足等了两三周之后也没有丝毫回音。

而像美团、今日头条这样的公司,吴刚也投了简历,仍然如石沉大海。如今,他还在等着另一家内推的机会,但对方事先声明,这个岗位属于项目制,项目结束后很难再干下去。

如果这一家仍然不顺利,吴刚就只好看看在传统企业的机会了,尽管那里的收入水平要比外企和互联网公司低很多,“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只能先找个能干一年左右的位置先干着。”否则,房贷的压力以及孩子正处于幼升小的关键时期,坐吃山空的滋味并不好受。

不久之前,甲骨文宣布裁员,作为同龄人,吴刚的心情很复杂,“60岁才能领退休金,那我们这些35岁到60岁之间的人怎么办?我们这些人中间又有多少能做到高管级别
第4个回答  2019-06-05
当今社会,竞争力不是看年纪的。而是这个人有没有价值,你比别人有价值,那你就有竞争力,如果你很年轻那你一点价值都没有,那你拿什么和别人竞争呢,相反如果你年纪有点大,但是经历过的事情可以让你的价值更加的大,那你和别人相比那你就会更加有价值,别人自然是竞争不过你的。古时候不是有个典故吗?说的是一个国家认为人到了60之后就没有什么用了,活着纯粹是浪费粮食,于是就下旨,家里凡是有60岁以上的老人,必须活埋,于是这个国家根本就没有60以上的人,都是刚到60岁就活活埋掉。有一家儿子特别孝顺,自己老父亲60岁之后不忍心活埋父亲,于是就在地里的墓穴里偷偷挖了洞,把父亲藏在墓穴中,每天给父亲送饭。不敢让其他人知晓。有一天这个国家被别的国家的出使,这个使者出了一个题,之间这个使者拿出一个葫芦,问在朝的文武大臣,不把葫芦锯开的情况下,这个葫芦口有几粒种子。文武大臣和皇帝面面相觑,都不知道有几粒种子。于是皇帝下旨,全国重赏寻找答案。这个事情当然是被孝顺的儿子知道了,在送饭的时候对父亲说了一下,没想到父亲却是知道。父亲把答案告诉了儿子。儿子就揭榜说出了答案,没想到锯开葫芦之后果然是儿子说的答案。于是皇帝很高兴,就问这个儿子为什么别人不知道的事情你知道?儿子当然不敢说是父亲告诉他的,就支支吾吾的说不出。于是皇帝就威胁了儿子,儿子最后没有办法就把自己看父亲辛苦拉扯自己长大,不忍心活埋,然后偷偷藏在墓穴中的事情说了出来。皇帝听到后,很是后悔把自己认为60岁以上的人没有活着的价值被活埋的决定,于是下旨奖赏了这对父子,并且把60岁以上活埋的决定也取消了。这个事情我觉得就是说明了,不管是多大的年龄,他们都有自己的价值,有价值的人就有竞争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