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岩体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

如题所述

层状岩体中倾倒变形、弯曲拉裂和地下洞室中弯折内鼓破坏等型式比较常见。这是一类几何非稳定问题,其力学模型可简化为梁,用突变理论进行分析。

一、层状岩体弯折内鼓破坏的尖点突变模型

这类变形破坏是层状,特别是薄层状围岩变形破坏的主要型式。地质原型如图9-5所示,简化的力学模型如图9-6所示。

1.近水平岩层失稳判据

对图9-6(a)所示的力学模型,设梁的长度为l,宽度取单位宽度,厚度为h,弹性模量为E,水平挤压力为P,上覆岩层压力及梁的重力荷载分布集度之和为q。设挠度曲线为:

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

式中,u为x=l/2处的挠度。容易验证其满足边界条件。

仿上推导,易得到系统势函数的表达式为:

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

式中,I为梁的惯性矩。

图9-5 薄层状围岩的弯折内鼓破坏

图9-6 简化的力学模型

令:

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

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

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

可得到尖点突变模型的标准型式。把式(9-32)与式(9-33)代入式(9-21),可得到失稳的充要力学条件判据为:

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

可见水平岩层失稳与否,仅取决于力的组合条件和材料性质,而与强度无关。

2.陡立岩层失稳判据

对图9-6(b)所示的力学模型,也易得到失稳的充要力学条件为:

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

式中,qx为水平向应力。可见,陡立岩层失稳,只与力的组合条件及材料的几何、力学性质有关,仍与强度无关。

二、实例分析

白龙江碧口水电站左岸泄洪洞由陡倾角千枚岩组成,单层厚3cm。千枚岩单轴抗压强度σc=12Mpa,E=3000Mpa。设计隧洞近圆形,洞径为12.9m。回弹应力 qx=77.52 Pa,B点应力σrx=0,σtx=7.0Mpa。施工中曾发生过塌方(如图9-7所示)。现做一次校核分析(资料引自文献[1])。

图9-7 碧口水电站左岸泄洪洞破坏素描

根据强度准则,可定义安全系数为:

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

对于B点有,η=12/7=1.7>1。即按材料强度,不应发生破坏。

取千枚岩容重γ=26 kN/m3,则q=780 N/m,将已知数据代入式(9-35),可解得P=-3.5 kN,表明该洞壁围岩不能稳定必然破坏,这与实际情况一致。

两种计算结果表明,对层状岩体几何失稳问题,传统的强度准则常常失效,而由突变理论导出的失稳判据,则比较有效。

三、层状岩体弯曲—拉裂失稳判据

弯曲-拉裂变形主要发育在直立或陡倾坡外的层状岩体中。陡倾的板状岩体在自重产生的弯矩作用下,由前缘开始向临空方向作悬臂梁式弯曲,弯曲的板梁之间被拉裂,并逐渐向坡内发展。地质模型及简化的力学模型如图9-8所示。

图9-8 层状岩体弯曲-拉裂破坏的地质模型与简化的力学模型

1.失稳判据

仅考虑自重荷载,由突变理论与弹性理论导出的失稳判据等同。其失稳判据为:

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

2.盐池河岩崩分析

盐池河岩崩的山体为三面临空的陡壁,在标高720~850m处耸立高130m的白云岩。其E=20000Mpa,γ=27 kN/m3。岩层厚约2m。开矿放顶后,以弯曲-拉裂形式破坏崩塌(资料引自文献[6])。

将已知参数代入式(9-37),可解得临界失稳高度 lc=124.6m,其安全系数 η=124.6/130=0.96,表明该岩体不稳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