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脱稿演讲比念稿演讲好?

如题所述

脱稿演讲和读稿演讲相比,为什么脱稿演讲效果好呢?今天就来谈谈这个问题。想起来谈这个问题,是由一篇文章引起的。这篇文章发表在《南方日报》上,说的是对莫言在领取诺贝尔文学奖仪式上演说的评价,题目叫《莫言脱稿演讲会更好》,作者是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文学批评家谢有顺。先来看这篇评论。 “我看了莫言发表获奖演说的视频,他找到了一个聪明的角度讲故事的人,演说质朴、诚恳,西方人亦能听懂,同时也巧妙地为自己的种种立场进行了辩护。他所要强调的是,他是一个作家,是一个讲故事的手艺人,并以此向这一伟大的说书传统致敬。他在演讲中重点谈论的母亲与童年,既诠释了自己的写作源泉,也展露出了一个作家内心最打动人心的部分。莫言的确是一个高明的讲故事者。 但听完他的演讲,我也觉得有些不足。一是既然名为“讲故事的人”,且内容也由故事所组成,莫言应该脱稿演讲,具体示范他是如何讲故事的。可他完全念稿,语调拘谨,这就只是“读”故事,而并无“讲”故事者的魅力了。二是和母亲有关的那些故事的选择,过分强调情感和道德,和普通人的感受相同,显得过于讨巧了,缺少一个作家的观察深度。三是1936年本雅明就发表有《讲故事的人》一文,敏锐地在文化史和当代经验这一双重背景下指出了故事的命运写小说和讲故事的人所面对的是不同的处境,讲故事的艺术已经日薄西山,讲故事的人也已离我们越来越远。这是一种对故事本身的现代审视。莫言长时间以来是以文体探索闻名于世的,假若他只简单地回到说书的传统,做一个讲故事的人,而无视故事在现代社会可能面临的种种际遇,至少从艺术上讲,莫言还没有显示一个世界级作家该有的新观念和新思考。他作了一次有趣的演讲,却未能警惕一种思想惰性;他太重传统,却未能意识到自己同时也是一个现代作家。以我对莫言的了解,在如此庄严的讲台前,他本可以讲得更好、更有力度。多少有一点遗憾。” 我是先看谢教授的文章,后看莫言的演讲视频。觉得谢教授的文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莫言能够脱稿演讲,效果一定比现在好。 脱稿演讲和念稿演讲相比,为什么要脱稿演讲效果好呢?我仔细想了想,从讲话学的角度分析,可能有:脑、眼、手、框四方面的理由。一、区别在脑。常言说,心无二用。说的是人在一个时空点上脑子只能想一件事。读稿时,脑子要高度紧张的看文字,念字发声,害怕念错,就不容易出现形象生动的画面,所以读出来的语言就容易平淡,不生动。 脱稿演讲时,脑子在组织语言时有生动形象的画面出现,有画面,就会触景生情,语言自然容易生动形象,抑扬顿挫。二、区别在眼。读稿,眼睛要一直看着文稿,无法和观众进行视觉交流;脱稿演讲,眼睛不用看稿子,能够一直看观众。眼睛看观众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让眼睛说话,眉飞色舞,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二是可以和观众进行眼神交流,传达自己对他们的关注和善意;三是可以观察观众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和语言。三、区别在手。读稿要用手拿稿子,双手就无法手舞足蹈,没办法做出丰富有力的肢体动作;脱稿演讲则可以解放双手,手舞足蹈。演讲时有个二八规则,就是说视觉效果占八,听觉效果占二。眼不能看观众,手不能做动作,80%的效果就没了。四、区别在框。写出文字稿,讲究结构严谨,语言准确,并且有字数限制,不能超时。一旦你要读稿时,文字稿就形成了一个框框,框住了思维和语言。时间有限,你要严格按照文稿将全文读完,不能随便插进即兴语言,也不能随意停顿,才能保证不超时。而脱稿演讲时,有个大概提纲,在讲的时候可以现场调整思路和时间,还可以结合现场情况增减讲话内容。既然读稿子效果不好,为什么人们还要读稿子呢?因为它最大的好处是,保证不出错。可以把想表达的意思完整的表达出来。结论:如果你只是为了讲话不出错,你就可以读稿;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讲话声情并茂,吸引人,那就要脱稿。当然,从读稿到脱稿,这是要按照正确的方法,经过刻苦训练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