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对信息安全非常重视,那么古代都是怎样保证信息的安全的?

古代是怎样保证信息安全的?

我国古代公文保密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夏朝时,史官已经开始对公文进行收藏、保管。到了商朝,设立了守藏史,专门负责保管政府文书与典册,并且将甲骨公文贮藏到有专门看守的王室宗庙等场所里,起到了很好的保密作用,此时古代公文保密制度已成雏形。到了周朝的时候,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天府成立,统治者将文书正本收藏于此,并派遣守藏史”专门负责与守护。周朝时期的另一大进步,则是为了可以辨别公文的真伪,创立了了公文的“封泥”及“用印”制度。周天子以及卿大夫在发出的公文上盖印防伪,而捆着公文书简的绳子在打结处也会粘上泥块。到了西周,还创造了用金属封缄的匮子,称“金藤之匮”,用来收藏一些最重要、最机密的档案,这也成为以后历代重要机密档案的收藏之所。

 ç§¦æ±‰æ—¶ï¼Œå…¬æ–‡çš„数量大幅度增加,公文也正式地成为政府机构之间传达政令、交换信息的主要载体。在这样的背景下,秦汉两朝除了建立专门公文传递组织,还制订了相关法律,将保密制度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用法律来严格控制信息泄密。汉朝时甚至还出现了公文密级,对于机密文书即封事、合檄、飞檄,都由专人另行封送。为了保密,汉朝统治者十分重视公文的传输过程,要求接触到公文的人越少越好,明确规定了“依次传行”的公文档案传递方式。汉明帝刘庄曾对重操机要的尚书官员说“机事不密则成害”,于是汉代在任用机要人员的时候都会看中身份,也就是必须是“士子”身份,因为统治者认为“士子”更加忠于帝王而不会轻易泄密。

宋朝时期,辽、金、元先后与宋朝开战,每个国家都用尽手段搜集宋朝的情报,因此在宋朝,信息安全的地位几乎上升到了与国家安全相关的等级。基于此,宋代仍旧对泄密者加大处罚力度,《庆元条法事类》中有记载:“诸举人程文辄雕印者,杖八十,事及敌情者,流三千里”。“诸狱四案款不连粘或不印缝者,各徒一年。有情弊者,以盗论。即藏匿弃毁拆换应架阁文书有情弊者准此”。除了对泄密者的惩罚,宋朝还奖励告发泄密者,如果告发藏匿,拆换文书属实的,案情重大的话,告发者就会得到赏钱一百贯,案情一般也会有五十贯的赏钱;告发文书收发人员违法规章,私自将文书带回家过夜的,一经查实,告发者赏钱会有五十贯。另外,宋朝还实行了印行制度,主要是禁榜示和严雕印。《庆元条法事类》等史籍中有记载,宋朝规定边防要事应当“密行下则不得榜示”;

公文保密制度到了清朝,已经臻于完备,可以说集历朝历代之大成,已然形成了适应封建皇权高度集中体制下的系统完备的保密制度,如“实封进奏”、“廷寄”等文书保密方法,而最具代表性的,则是雍正时期兴盛的“密折制度”。密折制度的具体内容是,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呈递密折。雍正年间,每一个封疆大吏在上任前,皇帝都会把他叫他跟前,除了亲自训勉以外,还会给到他一个密匣,上面有两道锁,而钥匙则只有皇帝和拿匣子的大臣才会有。大臣在向皇帝呈递密折时,就会将折子放入匣子中,直接交于皇帝亲自开锁御览,批示之后再锁上密封还给上奏人,所有内容只有君臣两人知道。

另外,雍正皇帝设立了军机处,管理军事机密,办理朝廷的核心机密事件。嘉庆帝曾严令:“军机处为办理枢务、承写密旨之地,以严密为要,军机大臣传述朕旨,令章京缮写,均不应有泄漏。”机密公文在誊清后要密封呈递,在军机大臣用印密封之后交由兵部发出,底稿则要押封存记,等到事情任务完成以后才允许拆封登记档案,在这期间如果有泄露的情况,相关的章京也是要受到严厉处罚的。军机处的办公地点会派监察御史值班看守,无关人员严禁入内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1
现在对信息安全非常重视,技术可以保障,但是在古代,技术有限,所以一般每个朝代都设有专门的机构来保障信息的安全,这些信息平常百姓是触碰不到的。
第2个回答  2019-07-31
就是现在对这个现实安全本来就很重视,古代的人他们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意思,因为那些人他们也不懂得利用这些信息来,能够做些什么事情。
第3个回答  2019-08-01
古代没有多样化的保密工具,即便是有锁,也需要有人管理,归根到底只能够依靠信任大臣来保证信息的安全,选择一个忠诚的大臣来传达信息,就是保证信息安全的主要手段。
第4个回答  2019-08-01
古代的重要信息有专门部门保管,将这些信息传送出去的时候也会有专人派送,比如《楚乔传》里的宇文家就是干这项行业的。
相似回答